[实用新型]一种10kV支柱避雷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7699.X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8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俊;喻剑辉;王晓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0 kv 支柱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涉及一种防雷保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10kV支柱避雷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10kV架空线路防止雷击断线和降低线路或变电站雷击跳闸率的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10kV配电网属中压配电网,它延伸至用电负荷的中心或居民小区内,直接面对工矿企业和居民等广大用户的供电需要,起着承上启下确保用户供电的作用,因此10kV配电网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能否保证系统安全、经济、可靠地运行,防雷措施是一个重要条件。
10kV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比较低,容易发生雷击闪络,对绝缘导线易进而形成工频电弧烧断导线。架空配电线路采用绝缘导线,解决了裸导线所不能解决的走廊和安全问题;绝缘导线与电缆相比,投资省、建设快,优点十分明显。但是雷击断线问题更加突出,全国已出现多次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根据现场运行情况,10kV裸导线也容易出现雷击断线事故或者雷击跳闸率比较高,甚至35kV裸导线也发生过雷击断线事故。造成断线的主要原因是在雷击闪络通道上建弧形成工频续流,弧根的温度很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导线烧断,即使是裸导线,如果通过的电流很大,也能够将导线烧断。
目前采用的防雷措施有安装架空地线、穿刺型防弧金具、防雷支柱绝缘子和氧化锌避雷器等,各有优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防雷措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10kV支柱避雷器。本实用新型简洁可靠,能够在有效防止雷击断线事故的同时,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将支柱绝缘子和避雷器合二为一,通过自然接地方式,无需铺设地网,减少施工强度,同时能够防止雷击断线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线块、绝缘筒、复合外套和钢脚;
压线块、绝缘筒和钢脚上下依次连接;复合外套压铸在绝缘筒外表面上。
压线块固定于绝缘筒高压端,用于安装固定导线和封装绝缘筒,使其内部保持密封,防止受潮;
绝缘筒内装氧化锌阀片,其高低压端分别与压线块和钢脚连接,构成支柱避雷器的主体结构,承受机械荷载;
复合外套压铸在绝缘筒外表面上,提供爬电距离并保护绝缘筒免受大气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钢脚固定于绝缘筒低压端,用于支撑支柱避雷器整体结构和封装绝缘筒,使其内部保持密封,防止受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幅值高,放电时间短,而10kV配电网的绝缘水平低,雷电过电压能够使绝缘子发生闪络,在雷击闪络通道上对绝缘导线易形成工频续流烧断导线。
电网正常运行时,由于本支柱避雷器1mA直流电压值远大于配网额定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故在系统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支柱避雷器不会动作。在雷电过电压下,本支柱避雷器动作,呈低阻抗,将雷电流泄放入地;雷电冲击过后,工频电压加载在本支柱避雷器本体上,本体的电阻瞬间变大,工频续流被完全遮断,从而防止雷击断线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支柱与避雷器合二为一,同时满足国标规定的支柱和避雷器两个产品的技术参数要求,放电残压远小于绝缘子的闪络电压,节省成本;
2、支柱避雷器外套用硅橡胶制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防污性能;
3、支柱避雷器具有良好的动作特性,能够防止雷击断线且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性能可靠;
4、支柱避雷器内采用绝缘筒上穿小孔方式,解决了避雷器爆炸时的能量释放问题,防止支柱避雷器损坏。
5、适用于10kV架空配电线路和电站。
总之,本实用新型将避雷器和支柱合为一体,适用于10kV架空线路防雷击断线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其中:
1-压线块,
1.1-导线槽,1.2-接触电极;
2-绝缘筒,
2.1-氧化锌阀片,2.2-小孔,2.3-内螺纹,2.4-弹簧,2.5-圆筒;
3-复合外套;
4-钢脚,
4.1-接触电极,4.2-螺杆,4.3-垫片,4.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总体
如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线块1、绝缘筒2、复合外套3和钢脚4;
压线块1、绝缘筒2和钢脚4上下依次连接;
复合外套3压铸在绝缘筒2外表面上。
二、功能块
1、压线块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