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失火电源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7419.5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2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炅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炅阳 |
主分类号: | H01H3/16 | 分类号: | H01H3/16;H01H3/26;H01H3/40;B60R21/013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宋志雄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失火 电源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防失火电源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电源开关大多是电磁式开关,结构简单实用,但是在工作时必须一直处于通电状态才能使整个汽车电路处于导通状态,这样就会白白地浪费能源,同时工作中也会由于汽车的颠簸或电压不稳磁力不够使触点常常半接触状态,此时大电流就会烧毁触点,而且因为控制方式受点火锁控制导致其他的功能受限,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驾驶员若没有及时关掉总电源会导致更大的危险,因为电路的短路会引起电失火,导致发生汽油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防失火电源开关,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后及时自动关掉汽车总电源,在平时则是一种普通功能电源总开关。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汽车防失火电源开关,包括安装在盒子上盖绝缘板上的两个接线柱,接线柱下设有一导电板,导电板上设有与接线柱下端对应的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板安装在绝缘T型工作台台面上,T型工作台下设有竖柄螺栓,竖柄螺栓上设有塔形弹簧;T型工作台的竖柄螺栓穿过盒子中间层的支架旋有螺母,螺母外设有涡轮,涡轮配合有蜗杆,蜗杆连接至直流电机,直流电机受驱动电路控制。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在所述盒子的内壁、T型工作台下设有限位开关。
对上述方案的再改进在于: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分为信号采集模块和驱动模块两部分,其中信号采集模块是通过汽车安全气囊和车身的碰撞信号采集器取得的一个瞬时信号,该信号通过二极管D1传出;其中驱动模块是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有可控硅UT的控制极,可控硅UT的正极与常开双翘板开关SB1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常开双翘板开关SB1的另一端连接至限流电阻R1和二极管D1之间,可控硅UT的负极连接至直流电机M的A端;直流电机M的A端连接有取样电阻R2至三极管T1的基极;电机M的A端另连接有常开双翘板开关SB21至电源负极;电机M的B端连接有常开双翘板开关SB22至电源的正极,电机M的B端另连接有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行程开关SQ连接至电源的负极。
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电机驱动T型工作台接通控制电源,采用涡轮蜗杆的自锁功能使触点导通工作,使汽车控制回路带电能够正常工作,无需持续控制的电信号不会浪费能源,直流电机本身的磁力作用也控制了机械传动的回弹,使触点能够稳定地工作;塔形弹簧的使用使触点更有力量维持导通状态,使汽车电路不会失效。
在所述盒子的内壁、T型工作台下设有限位开关是为了在回位断电过程中能够使可控硅回路停止工作;行程开关SQ还会在SB21、SB22闭合不同步时不会造成正、负极短路现象。
电机的驱动电路分为手动和自动,自动是由信号采集器通过汽车的安全气囊和车身的碰撞采集信号使可控硅导通,使电机反向工作,当汽车遇到碰撞后起到自动切断电源的目的。手动的目的是为了使电机正向或反向工作,控制电源开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电磁式电源开关,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盒子12上的绝缘板1上安装有两个接线柱2,接线柱2下设有一导电板3,导电板3上设有与接线柱2下端对应的触点4,所述的导电板3安装在绝缘T型工作台5台面上,T型工作台5的竖柄螺栓6上套有塔形弹簧7;T型工作台5的竖柄螺栓6穿过盒子12内中间层8,竖柄螺栓6旋有螺母,螺母外设有涡轮9,涡轮9配合有蜗杆10,蜗杆10连接至直流电机13。
在所述盒子12的内壁、T型工作台5下设有限位开关14。
如图2所示
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分为信号采集模块和驱动模块两部分,其中信号采集模块是通过汽车安全气囊和车身的碰撞信号采集器取得的一个瞬时信号,该信号通过二极管D1传出;其中驱动模块是通过限流电阻R1连接有可控硅UT的控制极,可控硅UT的正极与常开双翘板开关SB1的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常开双翘板开关SB1的另一端连接至限流电阻R1和二极管D1之间,可控硅UT的负极连接至直流电机M的A端;直流电机M的A端连接有取样电阻R2至三极管T1的基极;电机M的A端另连接有常开双翘板开关SB21至电源负极;电机M的B端连接有常开双翘板开关SB22至电源的正极,电机M的B端另连接有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行程开关SQ连接至电源的负极。
其工作原理分三种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炅阳,未经陈炅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7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