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6959.3 | 申请日: | 200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0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生;相金波;王东参;秦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器 组件 具有 制冷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液器组件和具有该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背景技术
热泵制冷机主要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储液部件、节流压缩元件和室内换热器等部件构成,对于冷暖双制热泵制冷机而言,在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还设有四通阀。其中储液部件用于将从室外换热器输出的汽液两态冷媒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从储液部件中排出并进入室内换热器内。
在专利号为ZL200720124707.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热泵制冷机高压储液罐,包括罐体、第一冷媒管道和第二冷媒管道,其中第二冷媒管道插入罐体的深度少于第一冷媒管道插入的深度。当汽液两态冷媒由第二冷媒管道进入罐体时,可使汽液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只能在单向使用时才具有这种分离效果。
还有一种储液部件,如图1所示,包括储液罐100,其上设有进液管102和出液管104,且进液管102的出液口102b和出液管104的进液口104a均设置在储液罐100的底端附近,图中用实线箭头示出了制冷时冷媒的运行情况,用虚线箭头示出了制热模式下冷媒的运行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自室外换热器的汽液两态冷媒会从储液罐100的底端进入,进行汽液分离,气态冷媒在液面上方的空腔内缓慢冷凝,液态冷媒经出液管104位于下端的进液口104a流出,并流向室内换热器。这种储液部件因气态冷媒需要在液面上方的空腔内自然冷凝,速度慢,虽然能够双向使用,但分离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效果好、且能够双向使用的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以及具有该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的热泵制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具有用于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连接口和用于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连接口,该储液器组件包括:储液桶,其具有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其内部上端附近,出液管的进液口位于其内部下端附近;冷媒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设于其上,且其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其使经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之一流入其中的冷媒流入进液管,并从出液管将冷媒导入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中的另一个。
该热泵制冷机用储液器组件,由于进液口位于上端附近、出液口位于下端附近,所以汽液两态的冷媒可以从液面上方的空腔导入储液桶,而液态冷媒则可以从位于下底端的出液管导出,因此可以提高了汽液分离的效果。而且由于设置了冷媒导向机构,所以该储液器组件可以用在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下,且均具有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截止阀、第一单向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第一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和第一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第一单向阀的一次侧与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连,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口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单向阀的一次侧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所述第二连接口相连。
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几个截止阀和单向阀的组合应用,可以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两种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三进液管,出液管包括第三出液管,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三截止阀、第三单向阀、第四截止阀和第四单向阀,其中第三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和第三进液管的进液口(7a)相连,第三单向阀的一次侧与第二连接口相连、二次侧与第三进液管的进液口相连,第四截止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第四单向阀的一次侧与第三出液管的出液口相连、二次侧与第二连接口相连。
上述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是利用截止阀和单向阀的简单组合,同样可以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两种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汽液分离效果。
所述进液管包括第四进液管,出液管包括第四出液管,冷媒导向机构包括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其中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的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第四进液管的进液口上,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上,第六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上,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的一端连接在第四储液管的出液口上,第七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口上,第八截止阀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口上。
此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两个单向阀换成了同样可控的截止阀
所述截止阀均为电磁截止阀。
上述截止阀优选电磁截止阀,易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9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物料气体超快速喷射冷却单元
- 下一篇:分段设置空气预热器的热水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