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井径向微眼穿透钻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6643.4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贻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胜利顺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井径 穿透 钻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的油水井钻井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油水井静香微眼穿透钻孔的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完井、增产措施、生产和注入等各个作业过程,由于入井液体中固相的浸入或生产、注入等引起的电层内微粒的运移、物质沉淀等多种原因,用于油田生产的油气水井的近井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层伤害。在低渗透油藏中,这种伤害更为严重,对生产的影响也更大。地层伤害造成油气井产量下降,注水井的注水量降低或注不进去。如何有效消除近井带的地层伤害,提高单井产量或注入量,是石油工程中一直在力求解决的问题之一。
到2004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其中低渗透占28%,动用程度仅50%左右;预计今后每年新增探明储量低渗透占50%以上。目前,我国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并不理想,开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据我国部分已开发的低渗油田统计,单井自然产能一般<5t,采收率≤20%,开采速度<0.5%,产油量年递减率一般在25~45%之间,最高达60%。如何找到经济有效的开发手段,进一步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总体效益,对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表明,深穿透钻孔技术对于油田增产增注、低渗透油田近井带改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油水井所采用的水力深穿透射孔技术利用高压水射流钻孔的方式形成清洁孔道,借助对喷管、喷嘴的送进实现深穿透,孔深达到2m,孔径为φ20以上,孔道的流通能力为常规射孔的10~20倍。属于一种零转向半径的微型水平孔钻进技术。系统主要由井下工具和锚定器、过滤器等井下配套工具构成。地面采用小型高压泵组(配套功率110kw)供液,也可使用压裂车或水泥车分流后供液。目前形成的系统主要适用于φ139.7mm或φ177.8mm垂直套管井。
井下工具由负责对水泥环与地层实施钻孔的喷射系统和负责对套管开孔的冲孔系统构成。其中,喷射系统主要包括喷射控制阀、喷射送进系统、喷管和喷嘴,冲孔系统主要包括冲孔控制阀与冲孔机构。
作业时,用油管将井下工具下至预设井深并定位,通过在地面调节泵压控制井下工具动作,首先由冲孔控制阀控制冲孔机构以液力驱动的机械方式刺穿套管形成喷管进出的通道,然后再由喷射控制阀控制喷射送进系统沿此通道将带喷嘴的挠性喷管径向送入地层,由喷嘴喷出的高速射流钻透地层,边送进边喷射,形成一定孔径、一定深度的径向水平孔。水力深穿透射孔、孔径大、流通能力强,而且定位准确、易于实现定向射孔。
此设计造成以下几点顽症:1、必须加延时阀使得冲孔动作与软管喷射、回收动作分开;2、冲头堵在井壁开口处,严重妨碍了排沙,极易造成沙堵现象,岩石孔腔压力增大,喷射受阻,软管扭曲;3、喷射软管从楔形块、冲头孔两个通道内通过,软管被卡或切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4、冲头长时间堵在井壁中,回收冲头动作又只能用低压,容易造成冲头卡在井壁收不回来。冲头是分层焊接的,同时整套井下工具分为三节,分别用拉断螺钉连接,在冲头勾住井壁时,分节间极易脱落。5、压力大易造成孔的堵塞,孔四周易形成水泥塞;6、孔形状不规则;7、压力大安全系数低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穿透钻孔定位准确、对薄层改造效果显著的油水井径向微眼穿透钻孔装置,其能有效降低油藏含水率、可提高气井作业的安全性,解决常规措施难以实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水井径向微眼穿透钻孔装置,包括一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液压管路连接设置液压支撑件和液控换向阀,所述液控换向阀分别通过两组液压管路连接设置磨铣件和开窗钻具。
具体地讲,所述该钻孔装置还包括一将该钻孔装置固定的锚定器。
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设置换向阀和提升下压件,所述换向阀、减压阀控制连接磨铣件。
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设置第二减压阀和开窗钻具,所述第二减压阀控制连接该开窗钻具。
所述开窗钻具包括一套管,该套管内设置有钻进油缸和钻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胜利顺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胜利顺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6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表连接复合电缆
- 下一篇:一种面罩式气体美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