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力车折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7116.3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建华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8 | 代理人: | 柯利进 |
地址: | 3214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力 折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力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活力车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活力车是一款从普通滑板车演变而来的新型运动器具,其结构主要包括车头直管、前叉、前轮、管套、方管车架、两翼踏板、两后轮及两尾杆等。所述管套固定连接与方管车架前端,车头直管和前叉连接于该管套中,前叉下端连接一前轮;方管车架后端两侧分别伸出一块翼踏板,两翼踏板底面分设一后轮,两翼踏板后侧分别向后伸出两尾杆,尾杆后端设有耐磨件,其用于车仰头时后端接触地面。使用时,人的双脚站在两翼踏板上后,摆动腰部及下身就能滑行,可作为代步工具或娱乐玩具。
但是,上述套管与方管车架之间为固定连接,使得车体不能折叠,在包装和运输时空间占用大,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活力车在包装和运输时空间占用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活力车折叠装置,以减少活力车包装和运输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活力车折叠装置,包括套管和方管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套管后侧设有两板座,两板座上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卡口;方管车架前部插接于两板座间,且通过支轴可转动连接于两板座中;拉手设于方管车架前部上侧,拉手下体从方管车架上侧相应槽孔中下伸,且可沿槽孔前后移动;锁杆穿过方管车架前部左右两侧相应槽孔和拉手下体中相应的锁杆孔,且两外端分别连接一凸头扳手和锁紧螺母;锁杆与支轴之间连接一拉簧,拉簧可使锁杆卡紧一卡口,拉动拉手可使锁杆脱离卡口。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杆中套接一锁杆管套,该锁杆管套穿接于方管车架前部两侧相应槽孔和拉手下体相应的锁杆孔中。其可减少锁杆磨损。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轴和板座使方管车架与套管构成转动连接,且通过锁杆可与板座上的两卡口分别卡接,从而使车体能够折叠,并减少包装和运输空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拉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放大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剖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图5中,1-套管、2-板座、3-拉手、4-方管车架、5-锁杆、6-锁紧螺母、7-支轴、8-拉簧、9-凸头扳手、10-锁杆管套、(21、22)-卡口、(41、42)-槽孔、31-拉手下体。
如上述附图所示,
一种活力车折叠装置,包括套管1和方管车架4,套管1后侧设有两板座2,两板座2上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卡口(21、22);方管车架4前部插接于两板座2间,且通过支轴7可转动连接于两板座2中;拉手3设于方管车架4前部上侧,拉手下体31从方管车架4上侧相应槽孔42中下伸,且可沿槽孔42前后移动;锁杆5穿过方管车架4前部左右两侧相应槽孔41和拉手下体31中相应的锁杆孔,且两外端分别连接一凸头扳手9和锁紧螺母6;锁杆5与支轴7之间连接一拉簧8,拉簧8可使锁杆5卡紧一卡口,拉动拉手3可使锁杆5脱离卡口。
所述锁杆5中可套接一锁杆管套10,该锁杆管套10穿接于方管车架4前部左右两侧相应槽孔(41)和拉手下体31相应的锁杆孔中,其可减少锁杆5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方管车架上下两侧前端可设有缺口。其可便于支轴与锁杆套和锁杆之间安装拉簧。所述拉手下体可设有凹槽,使拉簧一端处在该凹槽中与锁杆或锁杆管套稳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母内端也可设有一凹孔与锁杆管套外端相应,使板座与方管车架更好地由锁杆锁紧。
所述套管上端可与车把手连接,下端连接前叉及前轮,方管车架后端为两块翼踏板及两后轮等。
折叠时,先松开锁杆上的凸头扳手,然后拉动拉手使锁杆沿方管车架前部左右两侧槽孔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口,逆时针转动方管车架,使锁杆卡紧在两板座上端的卡口中,再扳动凸头扳手使锁杆锁紧即可。打开时,也先松开锁杆上的凸头扳手,然后拉动拉手使锁杆沿方管车架前部左右两侧槽孔向后移动并脱离卡口,顺时针转动方管车架,使锁杆卡紧在两板座后端的卡口中,并扳动凸头扳手,使板座与方管车架由锁杆锁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该折叠装置可以减少活力车包装和运输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建华,未经周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7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扁平连接线加工系统
- 下一篇:定量切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