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5592.1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汉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晋德 |
主分类号: | E04G9/08 | 分类号: | E04G9/08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吴志鸿 |
地址: | 519135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土木工程 模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在建筑或土木工程中用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浇筑施工的模板系统,例如房屋混凝土墙壁、楼层、立柱、横梁、剪力墙浇筑用的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设工程的土建施工中,浇筑混凝土建筑物,例如房屋混凝土墙壁、楼层、立柱、横梁、剪力墙,或者混凝土桥梁、路面时,通常需要使用模板系统预先搭建相应的模型,所用的模板系统一般包括木质材料模板系统、钢质材料模板系统或者钢框竹(木)模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其模板的背面都设置有加强肋,俗称背枋、小楞或者大楞。在应用木质材料模板系统时,其模板与背枋之间一般采用铁钉或者铁丝连接。在应用钢质材料模板系统时,其模板与背枋之间通常采用焊接形式实现连接。在应用钢框竹(木)模系统时,其模板与背枋之间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铆接。这些模板系统,其模板同背枋之间的连接方式需要较长时间的手工操作,缺乏灵活性和便捷性,安装和拆卸均耗时费力,不利于模板系统的搭建,并且容易形成相邻模板之间的错位,进而造成模板系统定位不准,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且定位方便的建筑或土木工程使用的模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具有以下特点的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它包括模板和背枋。其模板和背枋之间通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一般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还包括支撑楞。该支撑楞和背枋之间通过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较好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位于模板的背面,凸楞位于背枋上。
较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沿着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凹槽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较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是其横截面呈内宽外窄的形状。
择优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凹槽是其横截面呈矩形的形状。
优选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凸楞位于模板的背面,凹槽位于背枋上。
优化地,前述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凸楞沿着模板背面的同一方向延伸,凸楞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着垂直于凸楞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模板和背枋之间通过预先轧制成型的其横截面形状相互对应的凹槽和凸楞保持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方式,使模板系统的安装拆卸具有灵活便捷、安全、省时省工和操作效率高的特点,并且这种活动连接方式有利于及时调校模板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而在搭建模板系统实现其定位精准,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这种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其模板和背枋的预成型特点使得模板系统的回收利用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使用木材或者钢材,有效地节约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透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结构分解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断面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透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结构分解透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二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三透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三结构分解透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三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
参见图1、2、3、4,分别示出本实用新型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实施方式一A1透视图、结构分解透视图和垂直于凹槽104之延伸方向x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建筑或土木工程用模板系统A1,它包括模板101、背枋102和支撑楞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晋德,未经汉晋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5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