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897.X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洋 |
主分类号: | B60S11/00 | 分类号: | B60S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摩托车 辅助 行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于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上的辅助行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由于体积的限定,不可能像汽车一样配备有备胎,因此在行驶途中,一旦轮胎被利器扎破只能依靠人力推行。但是,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基本上配备的都是质量大、价格低的铅酸蓄电池,尤其是对于一些配备有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动自行车来说,整车的质量常常在五十公斤以上;另外,对于摩托车来说,即使是轻型的摩托车整车质量重达几十公斤。当轮胎被利器扎破后,由于车轮严重变形仅能短距离勉强推行,甚至难以推行,即使经过长距离的推行至维修所,车轮的内外胎也会被轮毂碾压造成损伤,轻者缩短寿命,重者直接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轮爆胎后驾驶员可以继续骑行或者推行的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它包括一个设置在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前轮附近的前轮辅助部以及设置在后轮附近的后轮辅助部;前轮辅助部包括两个分别从前轮两侧与前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开口端与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的U形架、设置在U形架底部的前支撑轮,前轮位于U形架的内部,第一连接部具有用于限定U形架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夹角的定位片,第一连接部与U形架之间还设置有拉簧;后轮辅助部包括固定设置在后平叉上或者车架底部的第二连接部、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杆下端的后支撑轮,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套管,套管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支撑杆上于不同高度处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复数个销孔,套管套设于支撑杆的外周,并且定位孔可选择地与销孔之一通过一个连接销固定连接。
优选地,U形架底部平行设置有2个前支撑轮,2个前支撑轮分别位于前轮的两侧,从而起到更加平稳地支撑前轮。
更进一步地,支撑杆底部形成有一个轮叉,后支撑轮与轮叉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轮辅助部还包括一个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的连接销的锁具,这样后轮辅助部只有在驾驶员的操作下才可以降下或者升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在车轮爆胎后,驾驶员依然可以继续骑行或者推行,这对于维修点较少或者较远的地点来说,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另外,从根本上避免了破一个洞就会损坏整个轮胎的问题,极大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轮辅助部的左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轮辅助部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辅助部的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辅助部的左视图;
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的示意图,图中主要显示前轮辅助部与后轮辅助部均处于收起状态下;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的示意图,图中主要显示前轮辅助部处于工作状态下;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摩托车辅助行驶装置的示意图,图中主要显示后轮辅助部处于工作状态下。
其中:
1、前轮辅助部;11、第一连接部;111、定位片;12、U形架;13、拉簧;14、前支撑轮;
2、后轮辅助部;21、第二连接部;22、支撑杆;221、销孔;23、后支撑轮;24、连接销;
3、前轮;4、后轮;5、支架;6、后平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洋,未经李海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网安全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UPS并机的无主从同步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