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及其杆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8780.3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3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志宏 |
主分类号: | A63B53/04 | 分类号: | A63B53/04;A63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武晨燕 |
地址: | 美国伊利诺***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 挖起杆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高尔夫球具有关,特别有关一种用于打击掉落在沙坑中的高尔夫球的球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尔夫球运动已逐渐普及而非局限于少数人,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开始学习高尔夫球,但同时也有相当多人放弃。根据调查,放弃学习高尔夫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挫折感太重,然而,此挫折感是由于这个运动本身的困难度,还是由使用的球具所造成的呢?若球具的设计可使击球者较为轻易地挥击出所欲打击的球路,就可大大地增加初学者的自信和兴趣,此即为本实用新型人的创作动机。
打击高尔夫球时,击球掉落至果岭(Green)周围的沙坑,是普遍也是最令初学者头疼的事,此时,换上挖起杆(sand wedge)或称为S杆、控起杆,将球击出沙坑而让其回到球道或者攻上果岭,即为打击者的目标。请参照图1,为公知挖起杆的立体图。当球掉落在沙坑,欲将球击出该沙坑时,挖起杆1a的杆头10a的击球面11a大约与沙面呈60度角,而将该杆头10a往上挥击时,并非直接对该球挥击,而是将该沙坑中部分的沙连带挖起再往外打,因此,打击时需考虑因为沙子而造成阻力增加、重心改变等因素,这令击球者无法正确地以使出的力道将球挥击至预设的落点处。
请另参照中国台湾申请第I238075号专利,为一种挖起杆,其杆头包括本体、打击面板及强化板,该打击面板结合于该本体正面,本体的周缘往后延伸形成环墙,该强化板一体成型的紧密结合于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借以强化杆头的结构强度及吸收击球时产生的震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强化板上设有变形孔,以在击球时令该打击面板形成最大弹性变形强度,进而增加击球距离,然而,此种杆头的打击面板,在沙坑中拨起沙时,仍会因为沙子所增加的额外阻力而造成击球时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挖起杆及其杆头,可使沙子穿过击球面板而减少打击阻力,也可避免击球面板上因沙重的增加而改变杆头的重心,供击球者以使出的力道将球挥击至预设的落点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尔夫挖起杆杆头,具有杆头本体,该杆头本体的一侧设有击球面板,该击球面板设有贯穿该击球面板的镂空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尔夫挖起杆,包括杆头、配重凸部及长杆,该杆头具有杆头本体,该杆头本体的一侧设有击球面板,该击球面板设有贯穿该击球面板的镂空部,配重凸部自杆头本体的击球面板底端向后延伸,该长杆连接于该杆头的一侧。
相较于公知,本实用新型的高尔夫挖起杆在其杆头的击球面板上设置镂空部,以利于在沙坑中击球时,该击球面板所触击到的沙子可自该镂空部中穿过,当击球者挥动球杆挖起沙并击球时,可减少沙子所造成的打击阻力,且可改进公知挖起杆因沙重而改变杆头重心的缺失,令击球者将球拨出沙坑并依使出的力道将球挥击至预设的落点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挖起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配重凸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8为本实用新型高尔夫挖起杆的配重凸部的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 挖起杆 10a 杆头
11a 击球面
1 挖起杆 2 高尔夫球
3 沙坑
10 杆头 100 杆头本体
11 击球面板 110 镂空部
111 顶端 112 底端
113 背面 12 配重凸部
12b 配重凸部 121b 延伸段
12c 配重凸部 121c 延伸段
121 顶面 13 凹槽
14 固定件 15 夹持组件
20 长杆 H 延伸段
Ha 延伸段 Hb 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志宏,未经邱志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87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