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1014.4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9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袁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祥生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中的通风散热类别,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内部气体交换问题,是汽车研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和考虑因素。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车内有人,开启车窗或开启换气/空调设备后才能达到换气的效果。当车辆停泊后,由于车厢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车内空气不流通,当用户再次使用车辆时,均感到车内空气过热或浑浊,就采取开启车窗或开启换气/空调设备以改善车内空气环境,增加了消耗。因此,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若能采取无论车辆处在何种环境下,均可自动换气,并保证车辆及人员安全,就可以解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辆无法自主换气,散热的技术问题,研发了一种汽车通风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且安全有效,解决车辆通风换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
一种汽车通风装置,所述汽车通风装置包括中空通风结构,且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固定设置在车辆顶棚的外表面;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一端与汽车车箱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通,将汽车车箱内部的空气排入大气。
所述中空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并固定安装在车顶上;在所述车顶棚上开设有排风口3,所述通风管1一端通过排风口3与车内流体连通;在所述通风管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4,所述出气口4与外界大气连通。
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与外界大气进行更好的交互,所述中空通风结构还包括有侧弯头和转弯头;
在所述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和/或转弯头6;所述出气口4设置在所述通风管侧面或者向下朝向车顶,即所述出气口设置在侧弯头5或转弯头6与大气相通一端。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组通风管结构,所述一组通风管包括至少两个通风管1;所述一组通风管1直立于车顶表面2,且独立设置在汽车顶棚的外表面;且在所述每个通风管1与外界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侧弯头5或转弯头6。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n形中空通风管7或m形中空通风管8;
所述n形中空通风管7平行于车顶的管路上开设有出气口4;在所述车顶2上开设有两个排风口3,所述通风管1两端通过排风口3与车内流体连通;
在所述m形中空通风管8平行于车顶的两个管路上开设有两个出气口4;在所述车顶2上开设有三个排风口3,所述通风管1三端通过排风口3与车内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m形通风管8,形成多通道多复合结构。
为了保护中空通风结构,在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上部设有防护盖9,汽车通风装置与所述防护盖9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即在汽车顶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杆,支撑杆下部与汽车顶部连接,上部与所述防护盖连接;所述汽车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防护盖9的下部。
中空通风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中空通风结构为一个通风箱体10,所述通风箱体10的下表面与所述的汽车顶棚的排气口3相连,在所述通风箱体10的上表面或侧面开设有出气口4,所述出气口4与大气连通。
实践中,在所述出气口处设有防护网11,所述防护网11为孔状或网状结构;且在所述排气口3或出气口4或通风管1内设有密封板且所述密封板为移动式或旋转式,;
在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排风口3或出气口4或在通风管1内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为包含有消音材料或孔状材料结构。
在所述多个排风口3中,至少在一个排风口的车箱内一侧,即汽车内部设置有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与排气口3相连,并延伸至车厢内。
所述汽车通风装置的通风管1由透明材料制成或在通风管1的外部或上部增设透明罩,透明罩或透明通风管体内设有电灯泡,所述灯泡与汽车内的电源和电源开关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通风管或通风箱解决了车内持续换气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车内空气不洁的问题。同时,当管道开启后,也避免了车内乘客由于关闭所有气体通风设备后一氧化碳中毒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独立于车体的设备,因此组装,安装非常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7-1为将实施例1中的中空通风结构置于外壳9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祥生,未经袁祥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10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水箱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以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