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隐藏式电池盒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280.1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巫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尧明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11/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电动 脚踏车 隐藏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脚踏车,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隐藏式电池盒结构,其是以一电池匣藏匿于滑槽内,以其前段卡钮弹卡至或压退出相对的通孔来控制定位及卸换,且轴翻前折杆使折框罩覆于后折杆前端及运用T字栓及扣板来栓插定位及扣压固定结合成直杆体,或者,反向操作而成折杆体,使电动脚踏车的组立及折叠更加便捷,更可达到隐藏电池的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动脚踏车大多是将储能电池构设在其外部显而易见的地方,如椅座下方或脚踏轴部或后座下方等处,除了在外观上显得笨重外,在折叠的造型上也必须考虑该储能电池装置而造成设计结构复杂化,甚至,较简单化的折叠设计仅能缩短其整体的部分长度,无法达到二者兼顾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隐藏式电池盒结构;其能够隐藏电动脚踏车所需的电力来源,更有简便的折叠设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隐藏式电池盒结构;其中,在不使用电池匣的状况下,电动脚踏车可进行组立与折叠,在外观造型上更为大众所容易接受,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观点来看,提供了广泛年龄层使用的实际效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隐藏式电池盒结构,其包含:
一折叠杆体,分为前折杆与后折杆两主体;该前折杆的前端与控制杆轴接,该前折杆的内部设成一中空开口滑槽,且在该前折杆的前段预设位置至少一侧开设一通孔,该前折杆的后端则沿周边伸设一折框,且在该折框的上、下两端边更延设出一段在纵向一侧设有两轴孔而与后折杆前端对应该侧的单轴槽枢接,并在在该折框的另一侧底端开设一栓孔及中段位置开设一扣槽,而后折杆前端另一侧衔设的双轴槽,在该双轴槽上穿设有T字栓及扣板,且该后折杆的前端中央装设一弹性电极直接链接于控制电路上,其后端则与座杆接合;
一电池匣,其前段设有至少一个卡钮恰与通孔位置相对,并在末端设有电源电极,该卡钮内设一弹簧。
按压电池匣前段的卡钮并置入滑槽内,滑推该电池匣向内深入,该卡钮受弹簧的恢复力复位而弹卡至相对的通孔中定位,以两轴孔与单轴槽枢设为枢轴翻折前折杆,折框罩覆于后折杆前端,另一侧双轴槽上穿设的T字栓向下插入栓孔定位,继而轴转该T字栓使扣板跨越扣槽,进而按压该扣板迫使前折杆末端与后折杆前端紧密连结固定住,同时,该电池匣尾端的电源电极与弹性电极稳定接触导通;要折收电动脚踏车时,反向操作前述步骤,扳转扣板使前折杆末端与后折杆前端松脱,轴转T字栓使该扣板跨越扣槽并向上脱离栓孔,同时,电池匣尾端的电源电极与弹性电极为非接触状态,翻折该前折杆折叠于该后折杆的一侧,以提供隐藏电动脚踏车所需的电力来源,更有简便的折叠设计结构。
因此,凭借电池匣前段的卡钮受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可弹卡至或压退出相对的通孔而有滑置固定及按压取出的作用,并以轴孔与单轴槽枢接为轴心折翻前折杆,促使折框罩覆于后折杆前端面上,并由T字栓栓插定位及扣板扣压固定而成直杆体,且可反向操作予以分开而成折杆体,具有折叠便捷、隐藏电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匣置入折叠杆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匣取出折叠杆体的立体图;
图3A~图3E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匣置入滑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匣与滑槽的相关位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动脚踏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2-折叠杆体;21-前折杆;211-滑槽;2111-通孔;212-折框;2121-轴孔;2122-栓孔;2123-扣槽;22-后折杆;221-单轴槽;222-双轴槽;223-T字栓;2231-扣板;224-弹性电极;3-电池匣;31-电源电极;32-卡钮;321-弹簧;A-电动脚踏车;A1-控制杆;A2-座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尧明,未经巫尧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