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材蒸煮干燥窑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60254.4 | 申请日: | 2009-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3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常建民;伊松林;李瑞;张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建民;伊松林;李瑞;张英杰 |
| 主分类号: | B27K5/04 | 分类号: | B27K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干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蒸煮干燥窑设备,适用于常用木材和特殊木材的染色、漂白和干燥等加工工艺要求。
背景技术
木材作为惟一的可再生资源,由于具有较大的强重比和较小的密度,天然纹理和色泽美丽,绝缘性能好,易于切削加工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家具、装饰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天然林资源的日益减少,人工速生林的使用日益增加,人工林的染色、漂白,干燥联合技术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现有的技术对木材的染色、漂白和干燥都是分阶段在不同的设备内进行,因此设备投资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并且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木材蒸煮干燥窑,可以将木材染色、漂白等喷淋改性和干燥两个过程一次完成,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设备的投资,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减少木材干燥的缺陷。
木材蒸煮干燥窑设备,它由干燥窑窑体、喷淋装置、均风装置、翘片管换热器、轴流风式木材干燥专用通风机、集液池等部件组成。轴流风机位于干燥窑体的顶部与通风口相连,翘片管换热器位于干燥窑体的顶部分别与窑壁顶部的导热油进口和出口相连。干燥窑内部装有喷淋装置结构位于干燥窑的中部与干燥窑侧壁的液体进口相连,集液池位于干燥窑的底部。
所述的干燥窑窑体外形尺寸2400mm×2100mm×3000mm,窑体快开门尺寸为1400mm×1200mm;窑体顶部设有导热油进口、2个导热油出口、1个进风口和1个出风口;窑体左侧设有2个干湿球温度计;窑体右侧设有1个导热油进口、1个导热油出口、1个温度计接口和1个窑体池底液体放净口;窑体背面设有3个液体进口。窑体保温材料为岩棉,厚度为100mm。
所述的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面积30m2,U型翅片管采用φ16不锈钢管缠绕10mm不锈钢带。(不锈钢带上增加褶皱,以此增大换热面积。)
所述的木材干燥窑的轴流式通风机电机采用H级加强级绝缘,能长期在高温高湿木材析出物的水蒸汽气氛环境下连续正反转周期运行;机体内轴承润滑:采用外注油脂结构。
木材蒸煮干燥窑的工作原理:以导热油作为加热介质,通过翅片管换热器与窑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通过循环风机,使窑内空气产生对流,将热量传递给木材,同时带走木材蒸发出来的水分,并吸入干空气,周而复始,从而达到木材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一体化设备,可以一次完成木材的染色、漂白等喷淋改性和干燥两个加工过程,节省了设备的投资费用,降低了劳动消耗,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减少了木材的干燥缺陷的发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木材蒸煮干燥窑结构图
图2是木材蒸煮干燥窑工艺流程图
图中:1干燥窑窑体2导热油进口3通风口4导热油进口5,6导热油出口7液体进口8气体温度计接口9温度计接口10抽夜口11液位控制器接口12液体温度计接口13集液池14干燥窑大门15喷淋装置16轴流风机17翘片管换热器18来自导热油散热器19去导热油散热器20配药罐21来自导热油散热器22出口阀门23进口阀门24加液泵25进口阀门26出口阀门27出口阀门28循环泵29进口阀门30放空阀门31集液罐32阀门33放净阀门34出口阀门35出口阀门36回油炉37来自导热油炉38去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木材蒸煮干燥窑结构图和图2木材蒸煮干燥窑工艺流程图具体说明木材蒸煮干燥窑的操作过程:
1.蒸煮干燥窑工作之前,检查各阀门的开启状态,使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将水及所需药品加入配药罐20,开启搅拌,同时启动导热油炉系统,通过配药罐20的导热油夹套给液体加热。当配药罐20内液温达90℃时,保持恒温。
3.将装有试材的小车推入蒸煮干燥窑1,关闭窑门。
4.关闭配药罐夹套的导热油进口阀门23,开启配药罐的出口阀门22及蒸煮干燥窑1下部集液池的进口阀,通过液位差将改性液体加入蒸煮干燥窑1下部的集液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建民;伊松林;李瑞;张英杰,未经常建民;伊松林;李瑞;张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