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学触控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8978.7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60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晖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 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触控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屏幕(即触控面板)由于可以直接于屏幕上直接以物体或手指经由触控操作来取代以往机械式的按钮操作。当使用者触控了屏幕上的图形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序驱动各种连接装置,并通过屏幕画面呈现生动的影音效果。
常见的触控屏幕的触控方式有电阻式、电容式、声波式与光学式等。其中,光学式触控屏幕是利用光源接收遮断原理,当光线遭遮断时,即可得知收不到信号接收器的位置,进而确定其精确位置。请参照图1和图2,光学式触控屏幕是将发光装置1、反光条、光接收器3与透镜5设置于液晶显示器7上。发光装置1与光接收器3设置于液晶显示器7的玻璃面板上的右上顶角处,并在液晶显示器7的玻璃面板上的左侧上与下侧上装置反光条2。经由发光装置1发出光线并由远程的反光条2将光线反射以形成触控空间4。当手指或接触物位于触控空间4以遮断光线时,光接收器3可以经过透镜5收集到手指或接触物在触控空间4的相对位置。
现有技术的光学式触控屏幕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电子白板等,用以使液晶显示器或电子白板等具有触控的功能。但由于光学式触控屏幕是将光接收器与透镜等配置于液晶显示器或电子白板上,往往会使得光学式触控屏幕的总厚度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触控模块,用以避免将光接收器与透镜等设置于液晶显示器或电子白板上,而使得光学式触控屏幕的总厚度无法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光学触控模块,用以提供触控空间。光学触控模块包含有:基板、传感器与导光元件。基板可位于触控空间下。传感器可位于基板面向触控空间的表面上。导光元件可位于触控空间的角落。每一导光元件可包含有:入光面与出光面。其中,入光面面向触控空间,且出光面面向传感器中之一。
其中,导光元件可为棱镜或光波导。
其中,基板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玻璃或印刷电路板。
光学触控模块可更包括液晶显示器,即于触控空间下可设置有液晶显示器。其中,基板可为液晶显示器中的ITO玻璃。基板可为印刷电路板,且液晶显示器直接连接印刷电路板。
光学触控模块还包括有透镜与发光面。
透镜位于导光元件中之一的出光面以及导光元件中之一的出光面所对应的传感器之间。
发光面位于触控空间的角落。发光面用以提供大致上平行触控空间的上缘的光线。其中,导光元件可对应设置于传感器上。导光元件由入光面接收光线并导引光线以经由出光面射至对应的传感器。
由传感器所在的基板表面至对应的导光元件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可小于传感器所在的基板表面至触控空间的上缘之间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光学触控模块,由发光面将光线分布至触控空间后,通过导光元件(诸如:棱镜、波导元件元件等)将光线传导至基板(诸如:液晶显示器的ITO玻璃等)表面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检测到部份光线被遮断而判断出待测物在触控空间的相对位置。于此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基板上,以与液晶显示器共享基板,进而可节省将传感器装设于配置的基板上所需的成本。再者,由于传感器与透镜等元件装设于触控空间下,可以降低光学式触控屏幕的厚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实作,兹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光学触控模块俯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光学触控模块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模块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模块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模块俯视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触控模块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发光装置 2:反光条
3:光接收器 4:触控空间
5:透镜 7:液晶显示器
100:发光元件 101:发光面
200:反光条 300:传感器
400:触控空间 401:上缘
500:透镜 600:基板
601:表面 700:液晶显示器
800:导光元件 800a:入光面
800b:出光面 801: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89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波纹管成型模块冷媒循环控制装置
- 下一篇:带弧形柄的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