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暗室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0630.5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2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斌;程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睿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暗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暗室,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感烟探测器的后向散射光学暗室。
背景技术
现在,散射型感烟探测器由于报警灵敏,已经在火警防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散射型分两种,前向与后向,其中前向散射灵敏度高,但对黑烟不灵敏;后向灵敏度相对低,但对黑烟检测灵敏,能满足国标四种烟源的检测要求。通常的散射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包括由遮光片和反射迷宫墙围成的光学暗室,以及设置在光室中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向反射迷宫墙发出探测光。反射迷宫墙的形状经过精心的设计,应该保证,其反射的探测光刚刚不被接收装置所接收。当该光室进入了烟雾以后,由于烟雾对光的散射,改变了以前探测光的光路。其中,遮光片也起到了一定的对散射的探测光的进行反射的作用。这样,接收装置就能够接收到相应的探测光,并可以发出相应的电信号。通过该接收装置输出的相应的电信号,即可以判断出现了烟雾。在很多环境中,烟雾往往是起火的重要特征,因此,该探测器就可以实现火灾的预警和报警的功能。
为了符合对各种火灾报警的国家标准,提高报警精度,外部的光应该尽量少的进入光室。但是光室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外部的烟雾必须保证能够顺利的进入光室,这样不可避免有光线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光室之中。为了提高光室的遮光性能,通常的光室都由遮光片呈弧形排列围成。这样,用于封装该光室的外壳的轮廓也相应的为圆形或者其他封闭曲线围成。同时,由于遮光片并非完全封闭,不可避免有一些光线通过遮光片进入光室,影响了检测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防止外部的光通过各种方式透过遮光片进入光室,外壳还要远大于光室的,以留出相应的缓冲区域,其中,该缓冲区域尤其出现在靠近遮光片的位置。这样就算有光线通过外壳的通孔等部分进入了外壳,也仅仅只是射在该缓冲区域以内,难以进一步进入光室。
但是,这些设计带来了如下缺点:首先,在运输过程中,是多个散射型感烟探测器码放装箱的,如果光学暗室的外壳轮廓也相应的为圆形或者其他封闭曲线围成,这相互靠近的探测器之间都是点接触,的难以整齐紧密的码放在一起,而且就算能够整齐的码放在一起,其相互之间会留下较大的空隙。这样,对大量的长途的运输带来极大的麻烦。其次,由于光学暗室预留了较大的缓冲区域,也增加了探测器的体积,这也额外给生产和运输带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的灵敏度符合国家标准,报警灵敏准确,且结构紧凑、易于码放的光学暗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光学暗室,包括:外壳、用于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的接收单元,以及,对着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设置,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反射迷宫墙;还包括: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所述反射迷宫墙、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与所述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围成光室;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的外包络线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的外包络线相互平行,所述外壳的形状与所述外包络线和外包络线相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学暗室外壳起码有两侧边为相互平行的直线,则起码整体的外形可以做成近似于矩形的形状,这样对该方案光学暗室的感烟探测器进行运输储存并码放时,相邻的探测器之间的间隙比圆弧状外形的探测器的之间的间隙更小,相互之间的结构也更加稳固,更加易于码放。而且本方案的感烟探测器也具有良好的测试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其中,遮光透气反射墙不仅要起到遮光和透气的作用,而且还在有烟雾进入的时候,也起到一定的发射作用,使得,光室内漫反射的光进入到接收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直线,并非指严格几何意义上的直线,而是在该线条在几何直线的附近一定范围内分布。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
进一步而言,所述遮光片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于连接线。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的遮光片锐角尖端指向所述反射迷宫墙;所述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的遮光片锐角尖端背向所述反射迷宫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能够进一步避免外部进入的干扰光对接收单元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测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的分别依次排列的遮光片,其连接线的连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仪表发光指针系统
- 下一篇:微波炉门的按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