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暗室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0630.5 | 申请日: | 200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224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庆斌;程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3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睿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暗室 | ||
1、一种光学暗室,包括:外壳、用于发射探测光的发射单元(200)、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的接收单元(300),以及,用于反射所述探测光的反射迷宫墙(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接收单元(300)一侧的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和靠近所述发射单元(200)一侧的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所述反射迷宫墙(100)、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与所述发射单元(200)和接收单元(300)围成光室(900);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的外包络线(411)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的外包络线(421)相互平行,所述外壳的形状与所述外包络线(411)和外包络线(421)相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490);所述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包括:至少两片依次排列的遮光片(4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490)包括:第一端面(491)和第二端面(492);所述第一端面(491)和第二端面(492)连接于连接线(49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491)和第二端面(49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的遮光片(490)锐角尖端指向所述反射迷宫墙(100);所述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的遮光片(490)锐角尖端背向所述反射迷宫墙(10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的分别依次排列的遮光片(490),其连接线(493)的连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还包括:靠近所述接收单元(300)设置的遮光曲板(480);所述遮光曲板(480)延伸到所述接收单元(300)的背部;所述遮光板(480)的外部边缘在所述外包络线(411)和外包络线(421)之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称的上盖(810)和底盖(820);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810)相对的两边(811、812)上;所述上盖(810)相对的两边(811、812)边缘分别靠近于,并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的外包络线(411)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的外包络线(421)平行。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对称的上盖(810)和底盖(820);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分别固定于所述上盖(810)相对的两边上;所述底盖(820)的该相对的两边边缘分别靠近于,并与所述第一遮光透气反射墙(410)的外包络线(411)和第二遮光透气反射墙(420)的外包络线(421)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200)和接收单元(300)的光学轴线的夹角为锐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300)固定设置在接收管屏蔽罩(3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6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仪表发光指针系统
- 下一篇:微波炉门的按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