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座椅用前后同步升降滑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4877.6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7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俞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75 | 分类号: | B60N2/075;B60N2/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5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座椅 前后 同步 升降 滑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座椅用前后同步升降滑轨,它是汽车座椅中的一个配件,属于汽车内饰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同类的座椅滑轨由左组件和右组件组成,该左、右组件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杆连接,左、右组件均包括上滑轨、下滑轨、手柄和底座;在其中一个组件中设置有前升降机构,该前升降机构包括前升降器、前齿板、前连动板、前升降板和前连接杆,前连接杆和前升降器均固定在上滑轨上,前齿板通过前连接杆与上滑轨连接,并与前升降器卡接;前连动板与前齿板通过前连接杆连接,前升降板与前连接杆套接。由于只有前升降机构,所以,座椅只能前面部分上升或下降,使用不够舒适;同时,底座未加垫垫片,在强度试验时底座易撕裂,不够牢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舒适的轿车座椅用前后同步升降滑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轿车座椅用前后同步升降滑轨由左组件和右组件组成,该左、右组件通过连接轴和连接杆连接,左、右组件均包括上滑轨、下滑轨、手柄和底座;在其中一个组件中设置有前升降机构,该前升降机构包括前升降器、前齿板、前连动板、前升降板和前连接杆,前连接杆和前升降器均固定在上滑轨上,前齿板通过前连接杆与上滑轨连接,并与前升降器卡接;前连动板通过前连接杆与前齿板连接,前升降板与前连接杆套接,其特征在于:在该组件中还设置有后升降机构和连杆,该后升降机构通过连杆和助力弹簧与前升降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升降机构中还设置有前弹簧板,该前弹簧板与前连动板活动连接;所述的后升降机构包括后弹簧板、后连动板、后升降板和后连接杆,所述的后弹簧板与后连动板活动连接,后连接杆固定在上滑轨上,后升降板与后连接杆套接,后连动板与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前升降机构中的前连动板连接,另一端与后升降机构中的后连动板连接;所述助力弹簧的一端与前升降机构中的前弹簧板连接,另一端与后升降机构中的后弹簧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底座上焊接固定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设计有前升降机构,还设计有后升降机构,使用时同时升降,座位舒适,且方便可靠;同时,底座加垫垫片,在强度试验时底座不会撕裂,使底座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B-B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由左组件I和右组件组成,该左组件I和右组件II通过连接轴4、前连接杆5和后连接杆6固定,使其连成一体。左、右组件I、II均包括上滑轨1、下滑轨2、手柄3和底座7。左、右组件I、II可同步运行。
以左组件I为例:本实用新型的上滑轨1与下滑轨2连接,可以滑动;连接轴4、前连接杆5和后连接杆6焊接在上滑轨1上;手柄3与连接轴4焊接。这些结构均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前升降机构III和后升降机构IV,前升降机构III和后升降机构IV通过连杆11和助力弹簧14连接。前升降机构III包括前升降器8、前齿板9、前连动板10、前升降板17、前连接杆5和前弹簧板15,前连接杆5和前升降器8均固定在上滑轨1上,前齿板9通过前连接杆5与上滑轨1连接,并与前升降器8卡接;前连动板10通过前连接杆5与前齿板9连接,可以转动;前升降板17与前连接杆5套接,可以转动。前弹簧板15与前连动板10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后升降机构IV包括后弹簧板16、后连动板12、后升降板18和后连接杆6,所述的后弹簧板16与后连动板12活动连接,后连接杆6固定在上滑轨1上,后升降板18与后连接杆6套接,后连动板12与后连接杆6活动连接;所述连杆11的一端与前升降机构III中的前连动板10连接,另一端与后升降机构IV中的后连动板12连接;助力弹簧14的一端与前升降机构III中的前弹簧板15连接,另一端与后升降机构IV中的后弹簧板16连接,助力弹簧14使前、后升降机构III、IV张紧,并使前升降器8转动时更轻松。
本实用新型在底座7上焊接固定有垫片13。
使用时,转动前升降器8,带动前齿板9,并带动前连动板10和连杆11,同时带动后连动板12和后升降板18,使座椅的前后部同步升降。
右组件II不需要再安装前、后升降机构,因为其已能与左组件I同步运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4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