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2909.0 | 申请日: | 200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8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敏;郭舒文;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06 | 分类号: | G09B2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杜 军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颗粒 物质 重力 环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装置。
技术背景
颗粒物质广泛存在于星球表面和人类生存的环境中,例如自然界中沙石、土壤、浮冰、积雪等;日常生活中的粮食、糖、盐等;生产和技术中的煤炭、矿石、建材以及不少药品、化工品也为颗粒物质。很多其他离散态物质体系,例如散装货物输送、地球板块运动及公路上车辆的流动等也常作为颗粒体系来处理。在外空间环境下,颗粒以悬浮形式存在,由于非弹性碰撞引起的能量损耗,颗粒可能会产生聚集,这是气体分子系统所没有的。这一独特性质使得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颗粒系统也很难清楚描述,空间实验的观察数据变得尤为重要。对微重力环境下颗粒物质运动行为研究在基础物理与太空探测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实现是微重力环境下颗粒物质运动行为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必备基础。在先技术中有可以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抛物线飞行方法(参见论文“空间环境颗粒物质运动行为的研究”,《物理》期刊37卷10期,页码:729-732),即是利用飞机在空中做抛物线飞行,产生微重力环境,装有颗粒物质的容器固定在飞机中,此种方法实现成本高,对颗粒物质进行研究时操作不便利,颗粒物质所处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颗粒物质本身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形成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此种方法同样存在颗粒物质所处环境因素难以控制问题,并且自由落体具有下落时间限制,限制了微重力环境对颗粒物质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在先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激光光源、扩束准直器、空间光调制器、反射镜、悬浮物镜、透光颗粒容器、成像物镜、分光镜、图像采集器、观测光源、信息处理控制器。扩束准直器、空间光调制器和反射镜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出射光束的光路上,激光光源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后的反射光路与重力方向相反,反射光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90°;悬浮物镜、透光颗粒容器、成像物镜、分光镜、图像采集器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后的反射光路上,并且透光颗粒容器设置在悬浮物镜的焦平面上。观测光源设置在分光镜的一侧,并且与成像物镜位于分光镜的同侧,观测光源的出射光束经过分光镜反射后的光路与激光光源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后的反射光路重合。图像采集器和空间光调制器均与信息处理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的激光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中的一种。
所述的空间光调制器为液晶型空间光调制器、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微光栅空间光调制器中的一种。
所述的图像采集器为面阵电荷耦合器件、面阵互补型金属氧物半导体晶体管图像采集器、光学微通道板图像采集器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信息处理控制器控制控制空间光调制器调节波前相位或振幅分布,以及图像采集器将图像传给信息处理控制器观测处理分析,这些都是成熟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提供一种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方法及其装置光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现所需费用低、使用操作便利,并且具有显微观测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产生颗粒物质微重力环境的装置包括激光光源1、扩束准直器2、空间光调制器3、反射镜4、悬浮物镜5、透光颗粒容器6、成像物镜7、分光镜8、图像采集器9、观测光源10、信息处理控制器11。扩束准直器2、空间光调制器3和反射镜4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1出射光束的光路上,激光光源1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4后的反射光路与重力方向相反,反射光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90°;悬浮物镜5、透光颗粒容器6、成像物镜7、分光镜8、图像采集器9依次设置在激光光源1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4后的反射光路上,并且透光颗粒容器6设置在悬浮物镜5的焦平面上。观测光源10设置在分光镜8的一侧,并且与成像物镜7位于分光镜8的同侧,观测光源10的出射光束经过分光镜8反射后的光路与激光光源1出射光束经过反射镜4后的反射光路重合。图像采集器9和空间光调制器3均与信息处理控制器11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29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伸缩式套筒液压举升缸
- 下一篇:全自动汽车遮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