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芯片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1674.3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1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明;周雁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泽明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21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芯片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电能芯片发电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能芯片发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电能芯片的N、P电极固定连接于陶瓷片的平面上,特别是广泛应用在制冷片上。随着能源的紧缺,电能芯片用于太阳能发电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现有的电能芯片为平面结构,和真空超导热管在结构上的不匹配,在利用真空超导热管所聚集的热能发电时,电能芯片只能连接在真空超导热管的外部,导致在发电的过程中,热能损失较大,且不能充分运用热能,使得这些成熟的技术不能在利用超导热管收集太阳能、或者是生活、工业的热源用于发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简单,热损失小,可在发电的同时加热热水,并能应用于多热源发电量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由超导热管和电能芯片发电头构成,电能芯片发电头与真空超导热管的管头套接,外壳、内壳和电能芯片构成电能芯片发电头,电能芯片为圆弧形,位于外壳和内壳封闭而成的真空腔内。
所述的电能芯片的N、P电极组成的电能芯片与玻璃片或陶瓷片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头外壳的大小与真空超导热管的外管外壁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电能芯片发电头并联,并位于供水管道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玻璃真空超导热管的外管内壁涂附有反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将电能芯片由直板形改变为圆弧形,直接真空套在真空超导热管的顶端,使得超导热管导出的热能直接就转换成电能,电能芯片发电头位于供水管道内,当电能芯片发电时所产生的温差而释放的热量就可以直接加供水管道中的水,为用户提供热水,电能芯片的N、P电极组成的电能芯片与玻璃片或陶瓷片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较成熟的技术即可。为了加强真空超导热管聚热的能力,真空超导热管的外管内壁采用凹形,其凹镜的聚焦点调节在真空超导热管的内管中,内管中的介质热敏较高,使真空超导热管的聚热温度提高至270度以上,以满足电能芯片的发电需求,真空超导热管的外管外壁与电能芯片发电头的外壳形成大小一样,使得超导热管与套接的电能芯片浑然一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发电效果好,可充分利用热源,在用水降低电能芯片温度实现温差发电的同时还可加热热水,除采用太阳能热源外,工业热源、生活热源等多种热源,均可适用降温冷却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供水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内壳,3-电能芯片,4-管头,5-真空超导热管。6-供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由超导热管和电能芯片发电头构成,电能芯片发电头与真空超导热管5的管头4套接,外壳1、内壳2和电能芯片3构成电能芯片发电头,电能芯片3为圆弧形,位于外壳1和内壳2封闭而成的真空腔内,外壳1的大小与真空超导热管5的外壁一致。所述的电能芯片的N、P电节与玻璃片固定连接。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由环状金属套陶瓷和环状电能芯片构成,利用工业余热管道发电,其电能芯片降温还可产生热水。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能芯片发电装置,真空超导热管5的外管内壁涂附有反光涂层,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真空超导热管5的端头套接有电能芯片发电头,电能芯片发电头位于供水管道6内,其余同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泽明,未经李泽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1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