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凝结水全密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037.4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英;王恩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世英 |
主分类号: | F28B9/08 | 分类号: | F28B9/08;G05D9/12;G05B19/04;G01F23/30;G01F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凝结水 密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微正压、零压和负压回收高温高压、低温低压、零压、零压并且过冷的凝结水(也称冷凝水、冷凝液)的全密闭式回收系统,用于各种参数的蒸汽凝结水的全密闭式回收。
背景技术
回收蒸汽凝结水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回收技术中有开式回收和半密闭式回收两类。开式回收是把冷凝水引入有直通大气开口的水箱,水箱压力零表压,再用泵抽出到回收管网。采用开式回收的原因是不能解决高温下凝水泵的汽蚀,其必须通过向大气闪蒸降低凝水温度以避开凝水泵汽蚀。半密闭式回收比开式回收前进了一步,如专利ZL200410102488.5、ZL200610112559.9、ZL200820109889.7和ZL01264302.5,其共同特点是都在凝水罐内设有调压装置,也就是一只到多只单向压力阀,当凝水罐内压力达到某一数值如0.1Mpa时,即开启向大气泄压排气,其做不到真正的全密闭回收,属于半密闭式回收。以上专利还有一个共同缺点是:在工业领域回收时凝水罐内压力高,造成低压冷凝水不能进入凝水罐被回收,所以很多企业都虽然做了所谓的闭式回收,但大量的低压冷凝水还是不得不排放,或者根本就回收不成功而将回收装置弃之不用。为实现凝结水进入凝水罐(,专利ZL01264302.5的的解决方案是设热泵增压器,ZL200610112559.9和ZL200820109889.7的方案是设进水(汽)射流泵,两者原理相同,引凝水泵的水和专设射流高压泵供射流泵用水,想法是对低压凝水和汽增压,使能进入凝水罐,同时提高凝水罐压力,提高乏汽凝结率。但假设其初始能把低压凝水和汽增压使之能进凝水罐,但同时又增加凝水罐的压力,也就增加了低压凝水和汽进入凝水罐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要么低压凝水仍不能进入凝水罐,要么是通过调压器向大气放散降低凝水罐的压力,所以属于半密闭式回收。
专利02238004.3的解决方案是另设汽-汽热泵,使用新蒸汽引射凝水罐内的蒸汽。专利01264302.5的解决方案是另设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喷射式热泵,但两者都另消耗新蒸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凝结水全密闭回收系统,它通过激波换能器降低凝水罐的压力和温度,实现微正压、零压和负压回收,不需要用调压器对大气放散,绝大多数数场合不需要进汽(水)射流泵对低压进水增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凝结水全密闭回收系统,包括凝水罐,用汽设备产生的凝水接入凝水罐。其中:所述凝水罐为密闭凝水罐,其出口经泵进口阀、进口过滤器与增压器与泵进口相连,泵出口与进口间并联过滤器,泵出口与泵出口单向阀相联;单向阀出口连接激波换能器;激波换能器的引射口经汽路切断阀和单向阀引射凝水罐内置的汽水分离器的闪蒸汽和泄漏蒸汽;激波换能器的出口联接出口阀再接出水管。
进一步地:
所述凝水罐内装有汽水分离器、除污器、汽泡消除器、旋涡消除器和导流装置。
所述激波换能器的出口与出水管之间串接泵出口切断阀,;出水管路并联回流管,在回流管上装回流调节阀,调节阀出口接凝水罐,调节阀可选电动调节阀或气动调节阀。
所述凝水罐上装有安全阀、压力限制阀、压力表及变送器、温度表及变送器、液位计及变送器。
所述激波换能器两端并联激波换能器旁通阀。
所述激波换能器为一台或多台,使用多台激波换能器时其设计参数有相同和不同多种,多台激波换能器并联安装,单独使用或并联使用。
所述凝水罐的入口可以接有共网器,不同压力的凝水分以下3种途径进入凝水罐:不要共网器全部直接进入凝水罐;全部经共网器进入凝水罐;一部分直接进凝水罐而另一部分进共网器进入凝水罐。
所述凝水罐的入口可以接有射水器,不同压力的凝水分以下3种途径进入凝水罐:不要射水器全部直接进入凝水罐;全部经射水器进入凝水罐;一部分直接进凝水罐而另一部分经射水器进入凝水罐。射水器用的射流水可为下述三种来源之一种:凝水泵出口水,从凝水罐引水的专用射流泵,外部水源。
由于凝水罐压力低,在绝大多数场合,共网器和射水器不用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世英,未经王世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武术用枪
- 下一篇:转炉活动烟罩自然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