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0002.0 | 申请日: | 200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礼;林竹;黄桂柏;解蓓蓓;邵怀启;张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5/04 | 分类号: | E02D5/04;C09D16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腐蚀 功能 溶剂 涂层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钢板桩的翼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公、母锁扣,翼形板与翼形板之间的连接借助于公锁扣与母锁扣的连接,形成了Ω形钢板桩的连接,可根据现场的情况组织变换将Ω形钢板桩组合成连接墙,可用于海港码头堤防护岸。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板桩,其表面涂层防腐蚀功能较差,使用寿命短。海港码头用钢板桩的背海侧处于埋地环境,在沿海的高盐碱土壤环境中,钢板桩存在明显的腐蚀倾向。迎水面接触的是海水,腐蚀更加严重,水下区的平均腐蚀速率可达到0.3mm/a左右,局部腐蚀速度可高达1mm/a,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局部腐蚀甚至穿孔,严重时甚至造成截断,导致钢结构塌陷破坏,严重影响着设计使用寿命较长的港口码头的安全使用。在国外,为使钢板桩使用寿命达到50年,除采用耐蚀钢材,确保腐蚀裕量,合理设计钢板桩结构等防腐措施外,多采用设计寿命为25年的超长寿命涂层和设计寿命为50年的阴极保护系统进行联合保护。因此长效的防腐蚀涂层在确保钢板桩的使用寿命上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施工简便、耐磨性及耐海水性优良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由翼形板和无溶剂环氧涂层构成;翼形板为一块冷弯为三折的钢板,两端钢板像翼一样相互平行位于中间钢板的两侧,在翼形板两翼的端部,分别设有公锁扣和母锁扣,公锁扣开口向内呈二折弯,母锁扣开口向内呈四折弯,在翼形板的两侧表面为无溶剂环氧涂层,翼形板与翼形板之间由公锁扣连接母锁扣,构成Ω形钢板桩,Ω形钢板桩之间由公锁扣连接母锁扣组合成连接墙。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制造过程如下:将冷弯成形的翼形板的内外表面喷砂除锈,达到Sa2.5级,用压缩空气将表面灰尘吹扫干净,依次在翼形板的内外表面喷涂无溶剂环氧涂层,达到厚度要求后,即可在室温下让其固化成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一种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具有超强的耐腐蚀、优良的耐盐雾性、耐海水性、耐磨性。
2、无溶剂环氧涂层4所用的涂料安全环保,生产工艺简单,性能价格比好,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耐海水性,尤其是具有优异的耐盐雾性能,能达到5000h以上,与钢板桩基材粘结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及锁扣的示意图;
图2是Ω形钢板桩组合成连接墙的示意图。
图中:1翼形板;2公锁扣;3母锁扣;4无溶剂环氧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由翼形板1和无溶剂环氧涂层4构成;翼形板1为一块冷弯为三折的钢板,两端钢板像翼一样相互平行位于中间钢板的两侧,在翼形板1两翼的端部,分别设有公锁扣2和母锁扣3,公锁扣开口向内呈二折弯,母锁扣开口向内呈四折弯,在翼形板1的两侧表面为无溶剂环氧涂层4,翼形板1与翼形板1之间由公锁扣2连接母锁扣3,构成Ω形钢板桩,Ω形钢板桩之间由公锁扣2连接母锁扣3组合成连接墙。
其中翼形板1的公称宽度为500mm~700mm,高度为300mm~600mm,厚度为5mm~14mm,长度为10~24m,无溶剂环氧涂层4厚度为0.3~1.2mm。
较优的具有长效防腐蚀功能的无溶剂环氧涂层的钢板桩,其中翼形板1的公称宽度为675mm,高度为438mm,厚度为11mm,长度为19m,无溶剂环氧涂层4厚度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0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