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钢丝绳卷筒的自动制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6344.5 | 申请日: | 200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05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钧;李世民;张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D5/14 | 分类号: | B66D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000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钢丝绳 卷筒 自动 制动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提升钢丝绳卷筒的保护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提升钢丝绳卷筒的自动制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运输机械提升钢丝绳的卷筒,在提升重物过程中,电机通过连轴节和减速器相联,减速器再直接驱动卷筒缠绕钢丝绳,达到提升重物的目的。起重运输行业在钢丝绳卷筒提升过程中对卷筒的失速,一向非常重视,为防止卷筒的失速,一般采用如下三种制动方式:
1、电机制动:在电机-减速器-卷筒这一传动链中,采用电机制动。制动方式一般采用摩擦制动,如摩擦片。此种制动方式,传动链后级的减速器和卷筒处于无保护状态。一般的电葫芦采用此种方式。
2、减速器制动:在电机-减速器-卷筒这一传动链中,采用减速器制动。制动方法一般采用制动减速器的输入轴或输出轴上的制动轮,制动原理也是采用摩擦式制动。该保护形式比电机制动保护,在安全性上前进一步,但卷筒仍处于无保护状态。一般卷扬、提升设备均采用此种方式。
3、卷筒制动:在电机-减速器-卷筒这一传动链中,采用直接制动卷筒。该保护形式是在电机-减速器-卷筒这一传动链中最优方案。目前卷筒制动保护装置有多种形式,如采用盘式制动器,或者采用杠杆放大力矩制动卷筒相联的制动轮。由于卷筒是末级传动装置,所以扭矩很大,带来的后果是所需制动力矩大,从而要求制动装置体积巨大,或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
总之,由于上述三种制动方式,均采用的是摩擦制动,从而需要保证摩擦面的接触,在摩擦面磨损后将带来安全隐患。如果维护人员稍有疏忽,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恶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摩擦制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钢丝绳卷筒的自动制动保护装置,其采用刚性制动形式,直接制动在卷筒上,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通用性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升钢丝绳卷筒的自动制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盘、制动销、牵引电磁铁和弹簧;所述牵引电磁铁固定在与卷筒机座相连接的机架上;所述制动盘上围绕制动盘圆心设有若干圆弧形制动槽;所述制动销垂直于制动盘,且制动销的直径与制动槽的宽度相配合,制动销的后端与牵引电磁铁的滑动衔铁相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架固定在牵引电磁铁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牵引电磁铁滑动衔铁后的拉杆上。
上述制动槽的底面为平滑斜面。
上述制动槽的个数为8个,均布在制动盘上。
上述制动销外设有制动销套,制动销套固定在卷筒机座上,制动销可在制动销套内滑动。
上述牵引电磁铁的拉杆后方设有微动开关。
上述微动开关通过微动开关支架固定在机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在卷筒上,在卷筒失速的情况下,直接对卷筒进行刚性制动,从而达到对钢丝绳卷筒的二次保护目的,可将电机-减速器-卷筒这一传动链有效的保护起来,保证了提起重物的安全,同时在预防恶性安全事故上,加了一道有效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卷筒,2-制动盘,3-制动销,4-制动销套,5-牵引电磁铁,6-弹簧,
7-弹簧固定架,8-微动开关,9-微动开关支架,10-制动槽,11-机架,
12-滑动衔铁,13-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钢丝绳卷筒的自动制动保护装置,包括制动盘2、制动销3、牵引电磁铁5和弹簧6;所述制动盘2与卷筒1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卷筒1可在支撑的机座上的轴座中转动;所述牵引电磁铁5固定在与卷筒机座连接固定的机架11上;所述制动销3垂直于制动盘2,制动销3的后端与牵引电磁铁5的滑动衔铁12相连接;所述制动销3可在与机座相固定的制动销套4内滑动;所述弹簧6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架7固定在牵引电磁铁5的外壳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衔铁12后的拉杆13上;所述牵引电磁铁5的拉杆13后方设有微动开关8,微动开关8通过微动开关支架9固定在机架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