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06200.X | 申请日: | 2009-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新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2141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式 自动 修复 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蓄电池均是由多个独立的单体电池串联组合而成,其充电方式采用串联充电方式,即通过蓄电池的工作电压输出端正负极进行充电,这种串联充电过程中会存在部分单体电池充电过饱和、部分单体电池充电不足的情况。对于充电过饱和的单体电池,容易造成断路、烧坏等现象,加快了电池老化,是其使用寿命减短;对于充电不足的单体电池,由于其能量蓄备不够,将影响电动车的续行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该装置能确保每个单体电池均能充足电,并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充电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包括多组单体电池、插头与插座,插座内设置有独立的正、负极插片柱,及多组串联极点(根据单体电池的数量去确定串联极点的数量),多组单体电池均与插座内的串联电路相连接,使得使用时多组单体电池形成串联电路,插头内设置有多组正、负极插槽,将插头插入插头时,该正、负极插槽将插座内的正、负极插片柱分开,进而形成多组单体电池的并联电路;其中所述装置内还包括多组多相开关(含继电器),每组多相开关包括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开关,对于同一组控制开关,正极接线柱与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接线柱与最后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与其他多个切换点连接为正极并联点,切换多组正、负极连接点(数量按需所定)来变换串联、并联电路。
进一步,所述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中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向的二极管,使得串联使用时,防止单体电池的电流直接导向用电接口及并联处。
进一步,所述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的外观设置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按需求定外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车蓄电池的并联充电电路,方便了电池的充电,并有效的保护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图2为插座和插头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随车携带式自动修复电池装置的外观设置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按需求定外形),该装置中设置有四个单体电池1、2、3、4,包括插头20与插座21,插座21内设置有独立的正极插片柱5、负极插片柱6,及多组串联极点(根据单体电池的数量去确定串联极点的数量),单体电池均与插座21内的串联电路相连接,使得使用时多组单体电池形成串联电路,可通过用电口11来使用串联的电池组,本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正极与正极插片柱5连接、单体电池1负极与插片柱12连接,单体电池2正极与插片柱13连接、单体电池2负极与插片柱14连接,单体电池3正极与插片柱15连接、单体电池3负极与插片柱16连接,单体电池4正极与插片柱17连接、单体电池4负极与负极插片柱6连接。插头20内设置有多组正、负极插槽:18、22、23、24、25、26、27,将插头20插入插头21时,插片柱5插入插槽18内、插片柱12插入插槽22内、插片柱13插入插槽23内、插片柱14插入插槽24内、插片柱15插入插槽25内、插片柱16插入插槽26内、插片柱17插入插槽27内,该正、负极插槽将插座内的正、负极插片柱分开,形成多组单体电池的并联电路,进而可通过充电口10来充电。其中所述装置内还包括多组多相开关(含继电器),每组多相开关包括正极接线柱7、负极接线柱9、开关8,对于同一组控制开关,正极接线柱与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接线柱与最后一个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第一单体电池的正极与其他多个切换点连接为正极并联点,切换多组正、负极连接点(数量按需所定)来变换串联、并联电路。第一个单体电池负极与第二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同切换点,第二个单体电池负极与第三个单体电池的正极同切换点,以此类推,并用二极管将组合单体电池的负极按导向全部连接为负极并联点,使用时,开关合向负极时为串联,合向正极时为并联,按组合单体电池单个数量相适配的充电器为单体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蓄电池的串联、并联转换电路,在蓄电池工作时采用串联电路,在蓄电池工作时,采用并联电路,这样在蓄电池充电工程中可采用较低的电压进行充电,对蓄电池进行有效的保护,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新,未经王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