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双引出端子的单相磁保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06175.5 | 申请日: | 200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郁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郁晓亮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210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引出 端子 单相 保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样化的双引出端子,适合与不同电能表配合使用的单相磁保持继电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一种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利用电磁线圈和永久磁铁的相互作用、相对运动实现接通和断开电路;在驱动信号消失后,利用内部的永久磁铁记忆最后的动作状态,从而仍然保持接通或断开状态的控制元件。它通过脉冲信号实现驱动,因此能显著降低能耗。
当前,磁保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在多功能电能表中,用作控制开关元件,控制用户用电的接通和断开。随着我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全面推行,“一户一表”制的广泛实施,预付费、远程抄表式电能表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因此,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是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在专利号为ZL 200720148710.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控制用磁保持继电器。该继电器中,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封闭在由基座和上盖扣合而成的盒体内,电磁系统包括线圈和衔铁组件,衔铁组件上具有转轴,转轴通过分别位于上盖和基座上的定位孔予以定位。衔铁组件上还具有传动拨杆,传动拨杆伸出基座外,供用户手动闭合或断开触点。接触系统包括静片组件和动片组件;线圈利用电磁力控制衔铁组件的状态,衔铁组件与推动片相接触,利用推动片将衔铁组件的状态变化传递给动片组件。该控制用磁保持继电器具有功耗小、工作可靠性高的突出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电表控制、复合开关以及各类控制设备中。
但是,上述控制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引出端子采用为单一的“单侧平行”引出方式,这种引出方式需要占用较多的电能表内部空间。对于结构要求紧凑的多功能电能表而言,这种“单侧平行”引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引出端子的单相磁保持继电器。该单相磁保持继电器具有多样化的双引出端子,适合与不同电能表配合使用。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引出端子的单相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静片组件和动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片组件和所述动片组件分别具有静片端子和动片端子,所述静片端子和所述动片端子从所述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盒体外伸出。
其中,所述静片端子包括顺序连接的A、B、C三部分,其中A和C部分为紫铜,B部分为锰铜。
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两个引出端子可以根据电能表的安装位置的要求,采用多种的结构形式,因此能够满足各种结构紧凑的电能表的安装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是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外形图;
图2(a)~图2(c)分别是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三视图;
图3是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一种衍生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另一种衍生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又一种衍生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如图1所示的本单相磁保持继电器的立体外形图,静片端子1和动片端子4是分别从继电器两个不同的侧面引出的引出端子。这两个引出端子1、4及其他继电器的元器件装配于基座2和上盖3形成的壳子内部。驱动接线端子5和6是继电器控制信号的输入脚。根据客户的需要可以采用双线圈的规格,其驱动接线端子有三只。
图2(a)~图2(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视图。其中动片端子4、簧片7和分流片8顺序连接,动簧片7和分流片8上铆接有动触点9;静片端子1上铆接有静触点11。基座2上的壁H即为继电器基座静导电片壁。动片组件上连接有推动片10。该动片组件还与电磁系统的线圈部分连接。由于线圈的结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这就不一一累述了。
上述的静片端子和动片端子可以衍生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如图3所示上,在静片端子1上分为结构A、B、C三部分。其中A和C为导电良好的紫铜(一般为T2),B为电阻率线性良好的锰铜,用于采样测量和计量。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B部位的形状可以不一。
上述的静片端子和动片端子还可以衍生为图4所示的结构。如图4所示,动片端子D和静片端子E分别采用了不同形状的结构。另外,如图5所示,动片端子F和静片端子G也可以从另外的两个侧面引出。类似上述这样的结构改变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现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郁晓亮,未经郁晓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061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10kV断路器分合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转盘机用组合式单相固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