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田间行走式打药机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90511.1 | 申请日: | 200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树志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B60G17/00;B60G17/06;B60B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7715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田间 行走 打药 机车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上使用的打药机,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田间行走式打药机车。
二、背景技术:
在农业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施药机械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一是进口的大型打药机,配套功率都在50马力以上,它的施药效率虽然高,但缺陷也很多,突出的缺点是不适应一家一户小地块的施药需求,大地块施药时对作物碾压面积大,损失严重;二是农家广泛利用的手摇背挂式喷雾器,虽然利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劳动强度大,耗工费时,并且压力小防治效果差;三是农用三轮车、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中型打药机械,这种机械虽然施药效果较理想,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进入田间自由作业,通常在进入田间作业时需要三个人同时工作,浪费劳力。前期申请人研制的田间自由行走式多功能打药机,对然能深入田间施药作业,但其调整宽度和高度是利用螺栓进行的,需要通过多个人力调整,而且调整幅度有限,只能进入秋天作物进行施药和20公分的等行小麦田作业,一人工作时不能调整,制约了施药量,影响了施药工作效率。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打药机械所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实用、高效、经济、环保的多功能田间行走式打药机车。
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田间行走式打药机车,包括车架,车架前、后分别安装车轮,固定在车架上有车座、油泵、发动机、高压泵和水箱,其中发动机通过传动机构与后车轮传动连接,水箱输出口通过连管与高压泵输入端联通,高压泵输出端连接喷管、喷管末端安装有匹配的喷头,后车轮与车架之间分别通过升降机构和水平推拉机构相互活动连接,同时车前轮通过升降机构与车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两端和水平推拉机构两端均安装有液压缸,即通过液压缸作为推力的动力。
在车架后侧横向安装有可以折叠、伸展的排杆,所述喷管的一部分横向固定在该排杆上,位于排杆部分的喷管上均布有一定数量的喷头。排杆与其上固定的喷管及喷头构成的喷雾系统适用与田间低杆作物喷药适用,在对田间低杆作物喷药时,整个打药机车可以深入田地内,排杆携带喷管与农作物接触距离尽可能近,保证药物滞空时间短,降低对环境污染。
在车架上还固定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工字轮,所述高压泵输出端还连接有喷药管及其末端的喷抢,所述喷药管缠绕在所述工字轮上。喷药管主要适用与对高杆作物和果树等的喷药使用,由于车体不能直接深入田地内,需要喷管足够长,所以采用在车架上安装工字轮对较长排管进行灵活收放。
在车架上还固定有一水泵.水泵不仅可以用于对天地进行直接灌溉使用,还可以用于相水箱内抽水使用,非常方便.
所述前、后车轮均通过叉状支撑杆与车架连接,叉状支撑杆的两侧对称叉杆分别通过轴承系统与车轮转轴两侧活动安装(属于公知技术),叉状支撑杆的另一侧公共端通过升降机构或水平推拉机构与车架连接。
所述后车轮升降机构和水平推拉机构的实施结构方式多种:
一是后车轮升降机构为固定在车体上的竖向套管和套装在该竖向套管内的竖向套杆相滑动配合结构,在车架与竖向套杆之间连接安装有升降液压缸,液压缸仅起到是车架升降及竖向支撑作用,行走时产生的后轮对车体的推力靠所述套管与套杆相配合完成;后车轮水平推动机构为在所述竖向套管上固定有水平套管,在所述叉状支撑杆公共端部分水平固定有至少一个水平套杆,该水平套杆与所述水平套管匹配套装在一起,并在叉状支撑杆公共端与所述竖向套杆之间连接安装有水平液压缸,液压缸仅起到使后车轮的轮距扩大或缩小作用,行走时产生的后车轮对车体的推力靠所述套管与套杆相配合完成。
二是后车轮升降机构为固定在车体上的竖向套管和套装在该竖向套管内的竖向套杆相滑动配合结构,在车架与竖向套杆之间连接安装有升降液压缸,液压缸仅起到是车架升降及竖向支撑作用,行走时产生的后轮对车体的推力靠所述套管与套杆相配合完成;后车轮水平推动机构为在所述竖向套管上固定有水平套杆,在所述叉状支撑杆公共端部分水平固定有至少一个水平套管,该水平套管与所述水平套杆匹配套装在一起,并在叉状支撑杆公共端与所述竖向套管之间连接安装有水平液压缸,液压缸仅起到使后车轮的轮距扩大或缩小作用,行走时产生的后车轮对车体的推力靠所述套管与套杆相配合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树志,未经张树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90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维修用打蜡机
- 下一篇:一种独轮摩托车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