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金属硬管的螺旋胀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86824.X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沈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杰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2 | 分类号: | B21D41/02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1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金属软管 金属 螺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缠绕式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金属硬管的连接端部的螺旋胀型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抵抗轴向、径向、旋转扭曲承载能力的钢带缠绕式金属软管作为柔性元件,起到吸收减缓排气系统振动、位移和补尝因热胀冷缩、机械位移或振动引起的管线尺寸安装公差等变化或轴向、横向和角度位移的作用,其主要性能包括刚度、强度、稳定性和疲劳寿命。目前的带缠绕式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由金属软管、金属软管两端部件连接的金属硬管组成,因为金属软管端口不是垂直直线切口,是旋转式切面,所以,金属硬管圆柱光滑面的与螺旋式金属软管装配时很容易出现位置度及尺寸偏移问题,影响产品质量,不合格品率高,同时费时费力。如果金属硬管胀成螺旋式条纹印后,螺旋式的汽车排气金属软管与螺旋条纹印的硬管旋合装配,就排除了装配尺寸及位置度偏移的问题,大大减少了不合格品的出现,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金属硬管与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出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金属硬管的螺旋胀型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金属硬管的螺旋胀型装置,包括定位台架,在定位台架的一端铰接有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上端设有定位托架,定位托架与定位支架铰接,定位托架上通过锁紧螺钉连接有限位板,定位支架通过连杆与垂直安装在定位台架侧面的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定位台架的侧面还固定有气缸的限位器;在定位台架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前端连接有一个套筒,支撑板后端设有水平安装的液压缸,一个定位圆柱销与导筒连接,定位圆柱销上设有螺纹螺旋胀型模,螺纹螺旋胀型模内设有锥孔,一根伸缩轴从定位销内孔伸入,伸缩轴设有锥面与螺纹螺旋胀型模的锥孔配合,伸缩轴的后端与水平安装的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在螺纹螺旋胀型模后端的轴颈上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限位套;所述液压缸的油口通过电磁阀连接到与液压站连接的输入接口。
使用时将硬管或汽车排气金属软管总成的硬管端口送入到定位圆柱销上,并在整体工件紧密胀型时将支架端的气缸开启,托架举升并前移,使工件与圆柱定位销保持同一轴线水平,限位套限位;液压缸驱动伸缩轴前移,螺纹胀型模向外胀开,进行胀型;胀型结束后,伸缩轴缩回,而工件依然由托架支撑,即使定位销轴线在非理想装配状态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尺寸、质量。能够保证产品胀型所需的尺寸、平行度和垂直度、便于操作、结构合理等特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等特点,操作安全,定位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的汽车排气金属软管的金属硬管的螺旋胀型装置,包括定位台架1,在定位台架1的一端铰接有可旋转180°的定位支架17,定位支架的上端设有定位托架8,定位托架8与定位支架17铰接,定位托架8上通过锁紧螺钉7连接有限位板6,定位支架8通过连杆12与垂直安装在定位台架侧面的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定位台架的侧面还固定有气缸的限位器;在定位台架的台面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15,支撑板前端连接有一个套筒14,支撑板后端设有水平安装的液压缸16,一个定位圆柱销10与套筒连接,定位圆柱销上设有螺纹螺旋胀型模11,螺纹螺旋胀型模内设有锥孔,一根伸缩轴9从定位销内孔伸入,伸缩轴设有锥面与螺纹螺旋胀型模的锥孔配合,伸缩轴9的后端与水平安装的液压缸16的活塞杆连接;在螺纹螺旋胀型模后端的轴颈上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有限位套13;所述液压缸的油口通过电磁阀连接到与液压站连接的输入接口。
如图1、3所示,在气缸3的旁边设有气阀2。气缸的限位器是这样构成的:在定位台架侧面固定由一个限位板4,限位板4上设有垂直槽,气缸3的活塞杆上设有卡销5,卡销5卡在限位板4的垂直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杰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十堰杰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868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气保暖织物改良结构
- 下一篇:纱库底盘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