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76163.2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1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佩刚 |
主分类号: | A62B23/06 | 分类号: | A62B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洁 |
地址: | 20043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鼻腔 呼吸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防护领域,特别涉及空气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
背景技术
在生活环境中,病毒和细菌大都是随着空气中灰尘的漂浮而进入人的鼻腔之中,能够有效地过滤掉灰尘和废气也就能有效地控制空气中污染物对身体的伤害,保护好人类的身体健康。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空气的污染却日益严重,现有的保护呼吸道的产品不是使用效果不如人意,就是外观也较差。
而对于同类用于呼吸道过滤的现有技术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外观问题:现有类似产品,如鼻罩等产品体积较大,外观也太显眼不甚雅观;
●结构问题:使用鼻罩还得配置各种固定方法,造成结构过于复杂烦琐;
●设计问题:设计者往往是应用领域的人员,所以设计的产品与生产技术脱节;
●制作问题:专利方案不能与现有工艺设备结合,导致难于大量生产和控制成本;
●应用问题:设计者与企业脱节,所以难免纸上谈兵,导致专利无法走向市场。
从以往到现在的关于鼻腔呼吸过滤保护的同类技术并不少,但一直到目前都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采用。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场合迫切需要这类简便的空气过滤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脱附速度也快、吸附层薄层化、轻巧隐蔽而且简便高效、成本低廉、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如下: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过滤贴包括面积均相同的无纺布层、活性炭纤维层和离型纸层,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覆盖设置于该无纺布层上,且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与所述的无纺布层共同组成热压复合层,所述的离型纸层通过不干胶层粘贴覆盖于所述的热压复合层中的活性炭纤维层之上。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的外轮廓形状为半圆形,且与鼻子呼吸孔处鼻翼轮廓外形尺寸相匹配。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中的活性炭纤维层与所述的离型纸层的相邻面上的活性炭纤维层的中心部位还粘贴有具有不干胶夹层的胶带层,且该胶带层的四边均位于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的四周边缘之内。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中的胶带层为长方形。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中的无纺布层是带静电的复合纤维无纺布层。
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中的不干胶层为热熔性不干胶层。
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由于其通过无纺布、活性炭纤维和离型纸所组成,是根据鼻子呼吸孔处鼻翼轮廓外形尺寸相吻合而制作的半圆形复合薄膜;使用该过滤贴不仅能快速吸附、阻隔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恶臭、烟气、毒气及致癌物质,能够显著减少处于污染空气与粉尘场合有毒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而且在空气传染疾病的防护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只需设计几个规格就能让男女老幼都能适用,外观轻薄小巧,色泽接近皮肤,可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成本低廉,携带使用方便,容易推广普及,具有比较明显的现实效益和长远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其中包括面积均相同的无纺布层1、活性炭纤维层2、胶带层3、不干胶层4和离型纸层5;所述的活性炭纤维层2覆盖设置于该相同面积的无纺布层1上、并通过热压共同形成热压复合层,所述的离型纸层5通过不干胶层4粘贴覆盖于该相同面积的热压复合层中的活性炭纤维层之上。
其中,该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的外轮廓形状为半圆形,且与鼻子呼吸孔处鼻翼轮廓外形尺寸相匹配。
该活性炭纤维层2与离型纸层5的相邻面的活性炭纤维层的中心部位还粘贴有具有不干胶夹层的长方形胶带层,且该长方形胶带层的四边均处于活性炭纤维层的四周边缘之内。
不仅如此,所述的无纺布层1是带静电的复合纤维无纺布层;所述的不干胶层4为热熔性不干胶层。
在实际使用当中,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鼻腔呼吸过滤贴具有以下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佩刚,未经张佩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761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