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模多频带射频前端机载通信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035753.0 申请日: 2009-03-20
公开(公告)号: CN201388303Y 公开(公告)日: 2010-01-20
发明(设计)人: 周健义;王彦炜;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H04W88/08 分类号: H04W88/08;H04W88/10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 方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多模多 频带 射频 前端 机载 通信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模多频带射频前端机载通信系统,属于一种可适用于现行无线通信服务的射频前端子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包括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卫星通信等在内的无线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并展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全球范围来看,无线通信用户的年增量和增速都在持续逐年大幅度增长,无线通信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射频前端子系统是无线通信收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作用为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下变频至中频信号,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并回复信号;或者将中频信号上变频至微波毫米波信号,以便于其在空间传播。

现今多种主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覆盖了从400MHz到6GHz的多个频段。为了实现可以兼容多种无线通信体制的设备,宽带射频子系统是一个关键部件。在现代社会,无线通信系统提供方便的服务,例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GSM,WCDMA,TD-SCDMA),无线局域网(WLAN),短距离通信系统(蓝牙,UWB),在飞机上,当使用机载无线通信服务时,可能会同时使用许多不同的系统。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众所周知,许多民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在飞机上处于关机状态,因为其许多工作频段和飞机的导航系统频段重叠的,所以这些通信设备是被禁止使用的,以免对飞机的飞行产生影响。但在飞机的导航频段外,还有很宽的频段可以被用做宽带通信使用。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频段,方便地提供很好的数据,音频和视频的传输服务,那么机载无线通信将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现行的射频系统仍然没有应用于飞机航行时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模多频带射频前端机载通信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多模多频带射频前端机载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本振模块和发射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由第一低噪声放大器、解调器、第一可变增益放大器、第一滤波器、第二可变增益放大器、第二滤波器和运算放大器依次串联组成;本振模块由频率合成器、第一开关、第二低噪声放大器、第二开关、第三低噪声放大器、倍频器、第四低噪声放大器、第三开关依次串联组成,第二开关与第三开关电连接,第三开关的输入端接解调器的输出端;发射模块中调制器的输入端分别接第一差分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调制器的输出端依次串接第五低噪声放大器、可控衰减器、第六低噪声放大器,第一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和第二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的输出端接调制器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为:

现今多种主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覆盖了从400MHz到6GHz的多个频段。为了实现可以兼容多种无线通信体制的设备,宽带射频子系统是一个关键部件。Multi-mode/Multi-band RF Frontends for Onboard Ultra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一个宽带射频子系统,该射频子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服务,如3G移动通信系统,WLAN系统,WiMax系统等等,工作频带为400MHz到6GHz,信道带宽根据不同的通信工作模式是可变的,最大的信道带宽可达20MHz。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图2是发射模块中芯片ADL5375的功能原理图

图3是发射模块中芯片AD8132的功能原理图。

图4是发射接收模块中平衡低通滤波器的S参数图。

图5是发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发射模块EVM测试结果。

图7是接收模块中芯片HMC597的功能原理图。

图8是接收模块中芯片AD8058的功能原理图。

图9是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接收模块EVM测试结果。

图11是频率合成器模块中芯片HMC435的功能原理图。

图12是频率合成器模块的原理电路图。

图13(a)和(b)是频率合成器模块的相位噪声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5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