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摆动式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31953.9 | 申请日: | 200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29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恒俭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3101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摆动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抗震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摆动式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其对于作为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场所的建筑物的破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形式是强烈的地震波使建筑物产生竖直方向的起落和水平方向的摆动,当建筑物所受剪切或拉伸应力超出建筑物构建的极限强度时,建筑物就产生折断坍塌。对此,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通常采用增加建筑物强度和刚度的方法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刚克刚,大幅度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材数量,提高材料标准,使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减震性能好的建筑物摆动式减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摆动式减震装置,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底部的框架和位于框架下部的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地基之间设置有多个摆动支柱。
所述摆动支柱包括圆锥形的柱体,所述柱体的顶部设置有下球槽,底部设置具有弧形凸面的座体,对应于下球槽的上方设置有端口向下的上球槽;所述下球槽内滚动设置一金属球,金属球的上部与上球槽滚动连接,上球槽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安装在框架的底部,座体与地基连接;
在所述座体底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平面;
所述座体与地基之间设置有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抗震和减震性能可靠,当地震发生时,可通过摆动支柱有效地吸收和缓冲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作用力,防止和减少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支柱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支柱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建筑物底部的框架2和位于框架2下部的地基3,所述框架2与地基3之间设置有多个具有减震性能的摆动支柱1。
如图2所示,所述摆动支柱1包括一圆锥形的柱体4,在柱体4的顶部设置有弧形凹槽状的下球槽5,柱体4的底部设置有底面为弧形凸面的座体6,对应于下球槽5的上方设置有端口向下的上球槽7;所述下球槽5内滚动设置一金属球8,金属球8的上部与上球槽7滚动连接,上球槽7设置在支撑架9上,支撑架9安装在框架2的底部,座体6与地基3连接。为吸收和缓解竖直方向的震动力,在座体6与地基3之间设置有橡胶板11。
如图3所示,为了在地震前使摆动支柱1处于稳定状态,地震后能使摆动支柱1恢复原位,在座体6底部的中心设置一具有稳定和复位功能的圆平面10。
本实用新型在通常的工作状态中,位于座体6底部中心位置上的圆平面10与铺设在地基3上的橡胶板11连接,此时为平面与平面的接触,因此摆动支柱1处于稳定状态,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当地震发生时,地基3在地震波水平力的作用下在水平方向产生加速度,从而使地基产生水平摆动。由于地基3与建筑物底部的框架2之间设置有摆动支柱1,使得地震力不能直接作用或少部分作用到建筑物上,根据惯性定律,建筑物仍然保持稳定状态或有轻微的晃动,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圆平面10的大小应通过计算确定,原则是既要保证本装置平时的稳定,又要使装置在地震达到一定的震级时能及时投入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恒俭,未经张恒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319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