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平衡双驱动三环减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012531.7 | 申请日: | 200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33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恺;张艳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 代理公司: | 锦州恒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子平 | 
| 地址: | 121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驱动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同轴线输入输出的大降速比的全平衡双驱动三环减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同类型减速器包括各种双环、三环乃至多环减速器。其基本原理为平行四杆机构驱动多块环板作对称式平动,靠环板上的内齿轮驱动中心齿轮将运动输出。为克服机构传动死点和解决环板惯性力以及传动力平衡问题,同类型的各种减速器采取了多种方案。上述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对机构运动平稳性以及轴承、齿轮寿命产生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综合性解决方案,使整机工作状态实现优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所存在的问题,的提供一种使整机工作状态实现优化的全平衡双驱动三环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是这样实现的,整机采用两级降速,第一级通过双驱动方案克服传动死点并实现功率分流,同时实现同轴线输入输出;第二级利用两根偏心轴带动一组共三块环板实现对称式平动,三块环板中的中间环板与两侧环板相错180°且厚度为两侧环板之和,三块环板带有内齿,与输出齿轮形成少齿差内啮合传动,将运动输出,输出齿轮轴两端支撑作简支布置,而输入齿轮轴则悬臂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两级传动方案,使由环板平动实现的少齿差传动降速比减小,环板运动速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延长齿轮传动寿命。第一级降速由输入齿轮带动两个完全呈对称布置的从动齿轮,输入齿轮和从动齿轮均为斜齿轮,可增加运动平稳性及承载能力;从动轮的对称布置使得输入齿轮只传递扭矩而不承受径向力。第二级传动由于三块环板的对称性以及厚度尺寸的合理性,一方面使使得输出齿轮所受传动力完全平衡,亦即只承受扭矩而无径向力,另一方面也使得驱动三块环板的两根偏心轴上的驱动力以及环板惯性力完全平衡。以上原因外加功率分流的作用,使整机运转平稳性大大提高,且各齿轮、偏心轴、轴承的工作状况大为改善。理论上讲,输入输出齿轮轴的支撑轴承只承受很小的由斜齿轮传动引起的轴向力。偏心轴的支撑轴承也只承受高速级传动产生的径向以及轴向力,该力相对很小,轴承工作寿命可大幅度提高。正是由于输入、输出齿轮轴基本上不受力,因而可将输出齿轮轴安排成两端支撑,其中一端的轴承装入输入齿轮内部,而输入齿轮则悬臂布置。在输出轴承受径向力的情况下这种布置是不合理的,因为输出齿轮上承受的传动力是很大的。
双驱动克服死点,受力状况好;三块环板对称布置使传动力、惯性力完全平衡,输入输出齿轮轴的支撑轴承基本不受力,偏心轴轴承承受很小的传动力。采用两级降速使得少齿差传动部分降速比减小,工作状况大为改善。总之,整机运转平稳性、传动效率、工作寿命均可提高。
附图说明
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所示,输入轴1安装在输入齿轮4内,由键3连接固定传递扭矩,输入轴1与输入齿轮4构成的输入组件支承在轴承2、5内;输入齿轮4同时与两个对称布置的从动齿轮6相啮合,两个从动齿轮6各自安装在偏心轴7上并靠键9连接固定,偏心轴7中部偏心段与上部偏心段成180°,而下部偏心段靠安装在轴上的偏心套10来实现并由键9连接固来传递扭矩;两根偏心轴7上经轴承15安装了中间环板14以及两侧环板12,中间环板14、两侧环板12内环处设有内齿,并在偏心作用下与输出齿轮17啮合;输出齿轮17安装在输出轴18上,可将运动输出,输出齿轮17以及输出轴18构成的组件其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输入齿轮4内部从而构成简支;而输入组件则为悬臂布置;挡环11、隔环16由螺钉13连接用以固定两侧环板内的轴承,隔环16还用于将中间环板和两侧环板隔开。隔环8用以从动齿轮6与轴承的支撑。
当输入轴1转动时,由键3带动输入齿轮4转动,经啮合传动带动两个从动齿轮6转动,进而由键9使两根偏心轴7同步转动;两根偏心轴驱动中间环板中间14、两侧环板12作平动,两侧环板12的内齿轮带动输出齿轮17,构成少齿差内啮合传动,将运动经输出轴18输出。由于中间环板14与两侧环板12在偏心轴7作用下对称布置,且厚度为两侧环板之和,因而作用在两根偏心轴7上的惯性力完全抵消,传动力也完全平衡,同样,作用在输出齿轮上的传动力也完全平衡。由于输入、输出组件上只承受扭矩,没有径向力,因而两者的支撑轴承均不受力(忽略斜齿轮引起的轴向力),输出组件可以简支布置,而输入组件可悬臂布置,结构简单,整个布置趋于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未经辽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125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止差速器机构
- 下一篇:基于LLC串联谐振的单级单相AC-DC变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