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00618.2 | 申请日: | 200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癸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文癸 |
主分类号: | B65D35/02 | 分类号: | B65D3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结构 软管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
背景技术
就一般人们平常使用牙膏、洗面奶、润发乳及药膏等软管容器的经验,都是一手挤压软管容器,另一手承接内容物,在挤压内容物使用到末期时,残留内容物就无法彻底被挤出,因为每个使用者的习惯不同,一些人是直接将该软管容器丢弃,势必造成物质浪费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另一部分有心人则会拿刀切开软管容器,或是取剪刀剪段该软管容器,挖取残存的内容物继续使用,如此,不但很不方便且产生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以在内容物挤压至末期时,便利直接以双手扭转即可从该截断凹环痕处撕断软质管体,再从头段的撕断开口处挖取残留内容物继续使用,不需使用剪刀或刀具裁断软质管体,如此可简化手续,并能防止灰尘及异物沾污内容物,进而提升该软质管体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是在软质管体的周围径向预定位置设有截断凹环痕,将该软质管体分为头段和尾段二部分,以于内容物挤压至末期时,直接用手扭转即可沿该截断凹环痕撕断软质管体,再从该头段的撕断开口处挖取残留内容物;另于该软质管体的尾段周壁纵向预定处设有撕开凹痕,供撕开使其形成稍阔径的护盖以便覆盖头段,据此防止灰尘及异物沾污内容物。
前述的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其中截断凹环痕与该撕开凹痕设成具有预定间隔及大小的凹环槽。
前述的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其中截断凹环痕与该撕开凹痕亦可设为整道的直线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在内容物挤压至末期时,便利直接以双手扭转即可从该截断凹环痕处撕断软质管,再从头段的撕断开口处挖取残留内容物继续使用,不需使用剪刀或刀具裁断软质管体,如此可简化手续,并能防止灰尘及异物沾污内容物,进而提升该软质管体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开示意图。
图2A是图2所示圆圈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2B是图2所示A-A部位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撕断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盖覆盖头段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软质管体 11截断凹环痕 111撕断开口
12头段 13尾段 131护盖
14撕开凹痕 21内容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撕断结构的软管容器』,主要是在软质管体10的周围径向预定位置设有截断凹环痕11,而将该软质管体10区分为头段12和尾段13二部分,在内容物21挤压至末期时,直接用手扭转即可从该截断凹环痕11(如图2A所示)撕断软质管体10,再从该头段12的撕断开口111处挖取残留内容物21继续使用。
另于该软质管体10的尾段13周壁纵向预定处设有撕开凹痕14,而撕开尾段13使其形成稍阔径的护盖131以便覆盖头段12,据此防止灰尘及异物沾污内容物21,进而提升该软质管体10的实用价值。
上述截断凹环痕11与该撕开凹痕14(如图2B所示)均可以设成具有预定间隔及大小的凹环槽。
如图5所示,该截断凹环痕11与该撕开凹痕14也可以设为整道的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实用,为大众提供更方便撕断软管容器挖取残存内容物使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文癸,未经徐文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0006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