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分层式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8557.0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邱江平;戴一琦;李银生;李旭东;唐利;欧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分层 蚯蚓 生物 滤池 处理 生活 污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技术领域的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分层式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滤池是生物膜反应器的最初形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际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生物滤池已由原来承受较低负荷的普通生物滤池逐步发展成为承受较高负荷的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以及曝气生物滤池,此外还有处于无氧操作条件下的厌氧生物滤池和与活性污泥曝气池串联在一起的活性生物滤池。在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过程中,经过预处理的污水以滴状喷洒在滤池表面或以淹没状流过滤料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待生物膜成熟后,栖息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即摄取流经膜表面的有机物作为营养,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但在其运行过程中,生物膜逐渐变厚托脱落,常常因为污泥堵塞而造成处理效率的逐步下降,甚至完全失去处理功能。而且普通生物滤池一般体积庞大,造价昂贵,处理效果受布水方式影响比较大,且需经常维护,不适合分散式污水的处理。分层蚯蚓生物滤池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引入包含有特定蚯蚓种类的有机分解处理层,促进污水中有机物质的降解,并清除滤池中可能出现的污泥堵塞现象,从而提高滤池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而且由于采用分层设计,加强了池体的通风,每层各自独立可填充不同性质的填料,规模可随水量大小自由设计,非常灵活;且平时几乎不需专门维护,方便使用。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235817C(专利号:ZL200410014641.9,公告日:2006.1.11)披露了如下内容:一种利用生态滤池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以及专用蚯蚓塔式生态滤池,该方法处理的污水氮磷去除率高,能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污水处理。利用该生态滤池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它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预处理:将要处理的污水通过格栅,去除其中的杂物;沉淀处理:将经预处理后的污水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沉砂;生态滤池处理:将经沉淀处理的污水通入蚯蚓塔式生态滤池,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要求。”然而,该技术设施比较复杂,且不是针对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计的。池体采用不锈钢和钢筋混凝土外壳造价昂贵,且非常不灵活,不能随实际情况随时增减。整套系统也未实现自动控制,日常维护较繁琐,不利于处理分散式的生活污水,尤其不利于在农村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CN101391841A(专利号:ZL 200810201392.2,公告日:2009.3.25)披露了如下内容: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外形为圆柱形,自上而下由进水管、旋转布水器、第一蚯蚓生物滤层、间隔层、第二蚯蚓生物滤层、间隔层和沉淀池构成;蚯蚓生物滤层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与滤池内壁固结的格栅地板、滤网和填装的轻质页岩球形陶粒,并按每平方米滤料表面投加15000~28000条赤子爱胜蚯蚓。间隔层设有通风口。沉淀池上部有溢流出水管,底部有排泥管。”该技术的不足主要是:首先,虽然设置了两层蚯蚓生物滤层但是每层是固定的,一旦建造完成便不可灵活增减,如果运行过程中有一层出现问题,维护非常麻烦;其次,采用陶粒作为填料,不是最适合蚯蚓生长,蚯蚓在其中活动会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分层式蚯蚓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生活污水处理效率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污水集中到集水池中;
步骤二,将污水经调节池泵入分层蚯蚓生物滤池中,过滤,完成净化;
所述分层蚯蚓生物滤池由多个塑料模块组成,塑料模块中填充有由木屑和含蚯蚓的基质组成的滤料。
步骤二中,所述塑料模块的个数≥3个。
步骤二中,所述塑料模块的高度为35~70cm。
步骤二中,所述塑料模块之间的间距为5~30cm。
步骤二中,所述木屑与含蚯蚓的基质的质量比为1∶2。
步骤二中,所述含蚯蚓的基质的制备过程如下:将树皮和泥炭按质量比为1∶2混合,之后经生活污水淋洗后,加入赤子爱胜蚓至蚯蚓种群稳定,得到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8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行公共导频的配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元权限管理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