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贯通式主减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305708.7 | 申请日: | 2009-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8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跃良;王新郧;唐喆;苏福祥;严欣贤;郑建辉;白志成;周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F16H4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发军 |
| 地址: | 43002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贯通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传动技术领域,是汽车贯通式主减速器的一种。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对称分配贯通式主减速器见图1,采用将轴间差速器(即非对称扭矩分配器)单独设计成一个部件,然后再与主减速器轴间分动箱联接为一体的结构,导致整个贯通式主减速器的外形尺寸,尤其是轴向尺寸比较大,导致在底盘布置中难以进行。
该10×10底盘由于车架内布置的各分系统总成很多,空间有限,选用现有非对称分配贯通式主减速器由于外形尺寸(主要是轴向尺寸)过大,导致总成之间距离过短,双万向节传动轴夹角过大,难以实现底盘传动系统的布置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非对称分配贯通式主减速器存在外形尺寸大、壳体质量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尺寸小、重量轻的贯通式主减速器。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贯通式主减速器的结构为,输入轴的一端连接输出轴,输入轴上固定有圆柱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圆柱斜齿轮传动副啮合,所述圆柱斜齿轮传动副与驱动桥车轮连接;在所述太阳轮外面是轴间分动箱体,所述箱体为整体结构,采用铸造铝合金材料。
所述圆柱行星齿轮机构通过轴承支撑在轴间分动箱体上。
箱体上设置有差速锁机构的气室,所述气室上安装有差速锁机构的活塞及拨叉的推杆。
所述圆柱斜齿轮传动副中的主动斜齿轮与行星机构太阳轮、差速锁接合花键齿集成设计为带接合花键齿的双联齿轮,双联齿轮的两端有轴向止推垫定位。
中间控制差速锁机构的拨叉设计在圆柱斜齿轮传动副中的主动斜齿轮与圆柱行星齿轮机构之间。
本发明所述贯通式主减速器,通过将非对称扭矩分配器?非对称式行星齿轮机构与圆柱齿轮传动副、差速锁控制机构集成化设计,在保证原有动力传递性能不变的条件下,实现了使总成轴向外形尺寸减短、满足了总体布置要求的目的;同时集成化设计后,使原来轴间分动器的两个壳体合为一个,增强了壳体的结构整体刚性,使总成壳体材料能够由铸铁改为铸铝,减轻了壳体质量,实现总成的轻量化,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非对称贯通式主减速器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非对称贯通式主减速器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示意图。
其中,轴间分动箱体1,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输入轴3,差速锁机构4,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止推垫6,输出轴7,差速锁机构的气室8,差速锁机构的活塞9,拨叉10,推杆11,双联齿轮12,主动斜齿轮13,行星机构太阳轮14,差速锁接合花键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紧凑型非对称贯通式主减速器的非对称扭矩分配器包括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中间控制差速锁机构4、轴间分动箱体1,如图3所示。动力由输入法兰经输入轴3传递到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的行星支架,然后一部分动力(即扭矩)经与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的齿圈一体的输出轴7向后输出(传给下一级驱动桥车轮);另一部分动力(即扭矩)经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的太阳轮传递到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再经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传到本驱动桥车轮。这样,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将动力在本驱动桥和一级驱动桥之间进行了分配,同时利用行星机构实现两个驱动桥的差速功能,而当某一驱动桥打滑时,可通过将中间控制差速锁机构4锁止使动力能够继续传给为产生打滑的驱动桥。
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中的双联齿轮12上的主动斜齿轮13、行星机构太阳轮14、差速锁接合花键齿15集成设计在同一零件上。双联齿轮的两端有轴向止推垫6定位。
组合式轴间分动箱体1设计为轴间差速器壳体与分动齿轮箱集成于一体的结构,采用铸造铝合金材料。箱体1上设置有差速锁机构的气室8,所述气室8上安装有差速锁机构的活塞9及拨叉10的推杆11。中间控制差速锁机构4的拨叉10设计在圆柱斜齿轮传动副5中的双联齿轮12上的主动斜齿轮13与圆柱行星齿轮机构2之间。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而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局部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视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57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