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4831.7 | 申请日: | 200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姜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仁义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1***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无轨 运输 巷道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采矿无轨运输巷道通风领域,提供一种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采矿工程中,无轨运输以其运输系统简单而有所使用。由于无轨运输车辆多采用燃油发动机,在运输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尾气,对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造成污染,通常采用从巷道一端进风另一端回风的对角式通风时,在进风段运行的车辆的尾气对回风段车辆形成污染,使回风段车辆、人员处在污风中,运输距离长、车辆多、巷道断面小的情况下尤为严重。为了改善通风效果,有的矿山采用电动卡车,但电动卡车造价较高,应用有限;加大风量也可改善通风效果,但加大风量后风速增大,会使运输矿石的卡车扬尘,增加空气中的粉尘。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内的空气状况,本发明对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采用梳式通风,即采用多条进风联络道、回风联络道与无轨运输巷道相连,多点进风、多点回风,改善运输巷道内的空气质量。
当矿体埋藏较深,运输巷道距地表较远时,自进风井、回风井分别布置与运输巷道平行的进风平巷、回风平巷,在进风平巷、回风平巷与运输巷道间分别设进风联络道、回风联络道,进风井、回风井均通过进风平巷、进风联络道、回风平巷、回风联络道与运输巷道相通。地表新鲜风流自进风井、进风平巷、进风联络道进入运输巷道,再沿运输巷道进入回风联络道、回风平巷、回风井,最后从回风井排出地表。具体的风流流向是:进风井→进风平巷→进风联络道→运输巷道→回风联络道→回风平巷→回风井。减少风流在运输巷道中的长度,可减少运输巷道的污染,但要增加进风联络道、回风联络道的数量。这种通风方式的通风机可布置在回风井井口抽出式通风;也可采用多级机站,在井下巷道内布置风机,抽压式通风。
当矿体埋藏较浅,运输巷道距地表较近时,可以不必开凿或仅开凿少量与运输巷道平行的进风平巷、回风平巷。当不开凿与运输巷道平行的进风平巷、回风平巷时,在每一条进风联络道、回风联络道与运输巷道相连的另一端开凿进风井、回风井;当开凿部分与运输巷道平行的进风平巷、回风平巷时,在每一段进风平巷、回风平巷对应开凿一条进风井或回风井。与进风井、回风井均通过进风平巷、进风联络道、回风平巷、回风联络道和运输巷道连通相比,不开凿或开凿部分进风平巷、回风平巷情况下的进风井、回风井的数量多,其余相同。
梳式通风的新鲜风流从进入运输巷道到排出运输巷道的距离为相邻的进风联络道和回风联络道之间的距离,与对角式通风相比明显缩短,降低了坑内卡车的相互污染,可大大改善地下无轨运输巷道内的风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中1是无轨运输巷道;2是装载硐室;3是采区溜井;4是风机;5是风门;6是进风联络道;7是回风联络道;8是进风平巷;9是回风平巷;10是副井(兼进风井);11是回风井;12是新鲜风流;13是污风;14是主溜井;15是下部破碎装载设施;16是主井。
图2是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中1是无轨运输巷道;2是装载硐室;3是采区溜井;4是风机;5是风门;6是进风联络道;7是回风联络道;10是副井(兼进风井);11是回风井;12是新鲜风流;13是污风;14是主溜井;15是下部破碎装载设施;16是主井;17是进风井;18是回风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一种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见图1。图中所示的地下矿上部采出的矿石通过采区溜井3、装载硐室2装入坑内卡车,坑内卡车沿无轨运输平巷1运至主溜井14翻卸,再经下部破碎装载设施5装入主井16的提升容器中提升到地表。地表新鲜风流12在风机4的作用下经副井(兼进风井)10、进风平巷8、进风联络道6进入无轨运输平巷1,受坑内卡车污染后的污风13经回风联络道7、回风平巷9、回风井11排出地表。风门5控制风流的大小及防止风流短路。
实施方式二:一种地下矿无轨运输巷道梳式通风法,见图2。图中地表新鲜风流12在风机4的作用下经副井(兼进风井)10和进风井17、进风联络道6进入无轨运输平巷1,污风13经回风联络道7、回风井11和回风井18排出地表。其余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仁义,未经姜仁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4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