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72460.9 | 申请日: | 2009-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清;侯正焘;李滨;陈龙;龚学进;范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8C5/00 | 分类号: | B28C5/00;B28C7/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碳纤维 增强 混凝土 方法 | ||
1.一种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短切碳纤维在水溶性纤维素醚的水溶液中分散,再采用抄纸方法将碳纤维用过滤网或拖布从碳纤维悬浮液中滤出,待碳纤维烘干后从过滤网上的滤布或拖布上取下,即得一种碳纤维毡,然后将碳纤维毡切成边长为4~8cm的小方块,先使其与水泥混凝土原料干拌1~4min,再加水在搅拌机内混合1~4min,最后将混合料浇注密实成型后,即得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碳纤维用量为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总体积的0.2~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5~7mm,该碳纤维采用PAN基碳纤维或沥青基碳纤维,并且采用水溶性纤维素醚作为碳纤维在水中分散的分散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L分散剂溶液中短切碳纤维的添加量不超过1.0g,短切碳纤维在分散剂溶液中搅拌1~5min,搅拌时滴入若干滴磷酸三丁酯消除气泡,用量以分散剂溶液表面无气泡为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素醚是指羧甲基纤维素钠,该羧甲基纤维素钠也作为碳纤维毡中单根碳纤维之间的粘结剂,其粘度指标为: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在25℃时粘度为800~120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素醚是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碳纤维悬浮液以45度角或90度角喷射到过滤网上,该过滤网处于移动状态;或者将过滤网从装有碳纤维悬浮液的箱底平行抬起,使得碳纤维从水中滤出;或者用拖布从装有碳纤维悬浮液的箱内拉出,将碳纤维悬浮液中的碳纤维滤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四层结构的过滤网过滤,该过滤网的底层为不锈钢框架(1),其上焊接有带圆孔镀锌钢板(2),再往上铺一层不锈钢丝网(3),最后在不锈钢丝网上铺一层薄纱(4),薄纱起过滤水和固定碳纤维的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造短切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得的碳纤维毡干燥后的面密度为5~30g/m2,内含水溶性纤维素醚的质量即含胶量为≤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724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