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抗干扰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63543.1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0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郑植;杨瀚程;张小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G01S13/74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李明光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次 雷达 测试 系统 抗干扰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测控导航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管二次雷达测 试系统。
背景技术
航管二次雷达(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缩写为SSR),最初是在 空战中为了使雷达分辨出敌我双方的飞机而发展的敌我识别系统,后来又把这 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经过发展后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管制员从SSR 上很容易知道飞机的编号、高度、方向等参数,使雷达由监视的工具变为空中 管制的手段,SSR的出现是空中交通管制的最重大的技术进展。
航管二次雷达(SSR)是在地面站和目标应答器的合作下,采用询问、应 答方式工作的,它必须经过两次有源辐射电磁波信号(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各 一次)才能完成应用的功能。航管二次雷达(SSR)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将上行 询问信号的内容和下行应答信号的内容进行脉冲编码来实现的。其询问信号 (或询问模式)的编码格式如图1所示,共有六种询问模式,分别为1、2、3/A、 B、C、D模式,不同的询问模式代表不同的询问内容,这些询问模式由间隔不 同的脉冲组成,第一个脉冲称为P1,第二个脉冲称为P2,第三个脉冲称为P3, P1与P3之间的间隔不同代表不同的询问模式;P2为旁瓣抑制脉冲,P1与P2 间隔固定为2us(微秒);P1与P3为主瓣脉冲;P1、P2和P3的标准脉冲宽度 是0.8us。
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主要完成对航管二次雷达系统中的检测工 作,从而检测航管二次雷达(SSR)能否正常工作,及时对其进行故障定位和 维护等。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的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 析仪通过其配备的天线将航管二次雷达(SSR)向空中目标发射的询问信号接 收到其数据缓存器中,对其进行测试、分析和判别,从而得知该航管二次雷 (SSR)是否可正常工作。
当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工作在如图2所示的极其复杂的强电磁干 扰环境中时,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接收到的脉冲信号既包括了目标航 管二次雷达发射的询问信号,还包括了被监测机场之外的若干部雷达发射的干 扰询问信号、空中飞机发出的干扰应答信号及其它电磁干扰信号等。要完成对 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测控,就必须消除上述各种干扰信号,现有的航管二次雷 达测试系统所采用的抗干扰处理方法主要是基于固定门限的杂波抑制技术,而 当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工作在如图2所示的极其复杂的强电磁干扰环 境中时,即使采用最佳的杂波抑制技术也难以将干扰信号完全抑制干净,这样 就降低了对有效脉冲信号的检验概率并影响后端的处理速度,从而无法准确地 分析和判断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工作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在复杂的强电磁 干扰环境下抗干扰能力不强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 抗干扰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使用了如下方案: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 统的抗干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始数据初始化:对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系统数据进行初始化处 理;
S2.动态门限滑窗检测:从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接收到的脉冲信 号中提取有效脉冲信号序列。
S3.去除异步干扰脉冲信号:对步骤S2中提取到的有效脉冲信号序列,去 除其中的异步干扰脉冲信号,得到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有效脉冲信号序列。
S4.脉冲分组:对步骤S3得到的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有效脉冲信号序列进 行脉冲分组,得到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完整信息数据。
S5.结果输出:将分离出的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完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并 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上述步骤S2又包括了以下分步骤:
S21.动态门限值(threshold)的确定;
S22.有效脉冲位置判定;
S23.滑动搜索有效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
S24.精确提取有效脉冲的位置和宽度;
S25.计算有效脉冲的精确幅值。
上述步骤S3又包括了以下分步骤:
S31.任取一个有效脉冲信号;
S32.判断是否为异步干扰脉冲;
S33.记录存储为目标航管二次雷达的有效脉冲信号。
循环进行上述步骤S32、S33直到最后一个有效脉冲信号判断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63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电子靶
- 下一篇:一种电动节流分配机构及其空调系统和流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