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火机出气阀配件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4348.2 | 申请日: | 200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怡 |
主分类号: | F23Q2/173 | 分类号: | F23Q2/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火机 气阀 配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火机出气阀配件,尤其涉及打火机出气阀的出气针和阀座。
背景技术
打火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人群数量巨大。绝大部分打火机均为一次性消费品,使用完即抛弃,因此打火机的市场需求量和工厂生产量均非常巨大。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打火机生产总量高达每月15亿只。
打火机的一种重要部件是打火机出气阀。出气阀配件由出气针、阀座、弹簧、密封圈等部件组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打火机各零部件会由不同的生产厂商来制造。出气针的结构和尺寸也已经标准化。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出气针的结构。如图1所示,出气针包括头部1、上圆柱体3、下圆柱体6;在头部1和上圆柱体3之间为缩颈部2,缩颈部2的直径略小于上圆柱体3的直径;在上圆柱体3和下圆柱体6之间形成凸圆环部分4。如图1所示,凸圆环部分4从圆柱体上凸出来,其作用是支承出气阀的弹簧。下圆柱体6上形成有通气孔5,出气针内部为中空,中空部分与通气孔5连通,构成气流通道。
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的出气针与阀座组装状态图。如图2所示,阀座7套设在出气针下圆柱体6的下部,阀座7与出气针的下圆柱体之间设置T型橡胶钉6。
但是,现有技术中出气针的形状带来的问题是:凸圆环部分4加工繁琐。 出气针的材料一般是铜合金或者锌合金。对于铜合金,需要通过仪表车床加工才能形成凸圆环部分4。如果采用锌合金,需要经过铸造才能形成凸圆环部分4。
铜合金和锌合金原材料成本高,现有技术的出气针的形状导致加工繁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出气针的结构进行改进,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原材料和加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改进了打火机出气阀配件中出气针和阀座的结构。
一种打火机出气阀配件,设置在打火机中,其特征在于:出气针包括头部、上圆柱体、下圆柱体;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一体形成,下圆柱体的外径比上圆柱体的外径大,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之间形成台阶,出气阀的弹簧设置在台阶上。
在头部和上圆柱体之间为缩颈部,缩颈部的直径略小于上圆柱体的直径。
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内部中空连通。
下圆柱体上形成有通气孔。
在出气针下圆柱体的下部外侧设置有阀座。
阀座与出气针的下圆柱体之间设置T型橡胶钉。
出气针以及阀座的材料均为铝合金。
出气针外套设塑料阀体,在塑料阀体内部,弹簧设置在阀体内部下表面和上圆柱体、下圆柱体之间形成的台阶上,弹簧和阀体之间设置小密封圈,阀座外侧设置大密封圈。
打火机出气阀配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冷锻挤压一次成型。
铝合金铝锭首先通过拔丝形成铝线,铝线经冷锻形成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一体成型的出气针半成品,然后对出气针上圆柱体和头部之间的部位进行缩径处理,最后对出气针整体进行表面处理。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打火机出气阀配件,没有采取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之间的凸圆环部分,而是加大下圆柱的直径,在上圆柱和下圆柱之间形成一个台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凸圆环。根据简化后的出气针结构,使得出气针可以采用铝合金通过冷锻挤压一次成型。铝合金的价格比铜合金、锌合金低,压延性、强度好于铜合金、锌合金。我国铝矿资源丰富,其成本最多仅是铜合金的1/8,锌合金的1/3。由于改变了出气针的形状,可以采用铝合金,这样出气针可以通过冷端挤压一次成型,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出气阀的成本。此外,铝合金强度高,不易氧化,还可提高出气针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出气针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出气针与阀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出气针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出气针与阀座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出气针的结构。如图3所示,出气针包括头部11、上圆柱体13、下圆柱体16;在头部11和上圆柱体13之间为缩颈部12,缩颈部12的直径略小于上圆柱体13的直径;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并未在上圆柱体13和下圆柱体16之间形成凸圆环部分,而是如图3所示,下圆柱体的直径比上圆柱体直径略大,在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之间形成台阶,出气阀的弹簧定位在台阶上。下圆柱体16上形成有通气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怡,未经陈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54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