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蚬人工育苗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48426.8 | 申请日: | 2009-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常亚青;王庆志;赵冲;宋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水产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 |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育苗 方法 | ||
1.一种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以性成熟河蚬个体作为亲本,通过人工刺激至排放精卵;
b.收集受精卵入水温20~22℃、pH7.3~7.8、盐度为0的孵化池中充气孵化,孵化密度30~50个/ml;
c.收集D形幼虫培育,培育密度为2~3个/ml,培育用水为经过滤的河水,温度20~22℃,pH7.3~7.8,盐度0,日换水1~2次,换水量1/3~1/2,饲喂淡水单胞藻饵料,密度为5~8cell×103/ml
d.当D形幼虫壳长达190~210μm时,加大投饵量至3~5×104cell/ml培养D形幼虫至变态幼虫;
e.以5~8×104cell/ml投饵量培养变态幼虫至稚贝壳长为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成熟河蚬个体是在春季4月自然水温10℃以下时,从自然环境中采捕2~3龄、壳长2~4cm的河蚬个体经人工促熟,促熟的具体条件是:初始水温10℃,日升温0.5~1.0℃,于18℃恒温培养,饲喂淡水单胞藻、螺旋藻粉及蛋黄,其中单胞藻5~10×104cell/ml,螺旋藻粉15~30g/m3,蛋黄15~30g/m3,螺旋藻和蛋黄均用300目筛绢揉搓过滤后投喂,至性腺成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性成熟河蚬个体是在春季6月自然水温18℃以上时,从自然环境直接采捕性成熟河蚬个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的人工刺激是在20℃条件下,阴干河蚬亲本6小时,然后放入紫外线照射剂量为400mw·h/L、温度为25℃的河水中1h后再放入20℃河水中1h,反复进行直至排放精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单胞藻是用玻璃钢水槽,通过消毒、注水、施肥、除害等步骤获得人工增殖的淡水单胞藻饵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精卵及D形幼虫均是用300目筛绢网收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蚬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滤的培育用水是用脱脂棉及500目筛绢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水产学院,未经大连水产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484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