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性涤棉导电纤维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32000.3 | 申请日: | 200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泽;吉宜军;顾仁发;邵国东;崔益怀;乐荣庆;邓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667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涤棉 导电 纤维 混纺纱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混纺纱的技术。
背景技术
静电问题极大地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不仅仅在特殊工作场所有安全隐患问题,在日常服用中还有织物外观以及服用舒适性等问题。在织物中添加导电纤维,可以有效提高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并通过与其它纤维的组合,从而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
目前市场上生产抗静电织物应用较多的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导电纤维长丝与织物进行交织,布面上导电长丝以一定的距离间隔分布,尽管织物也具有明显的导电功能,但导电长丝分布明显,布面外观、风格大受影响,受众范围较小。其二是将导电纤维低比例与其他纤维混纺成纱,通过合理的纺纱工艺,导电纤维均匀分布于织物,使产品具有抗静电能力而不显现导电纤维,织物整体的导电均匀性好,不仅适用于特种织物面料,更加符合高档服装织物面料及时装面料的应用要求。
国内目前有少数厂家应用锦纶基炭黑复合型有机导电中长纤维与棉或涤纶进行混纺成纱,由于该导电纤维呈黑色,不易染,使纱线、织物染色范围大受限制,并且均是将导电纤维与棉或涤纶单独混纺,织物吸湿透气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方面的服用性能没有得到综合的体现,穿着舒适性不强,适用性不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待一种既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又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尺寸稳定性、悬垂性及色彩丰富、舒爽贴身的服用面料的出现,因此,我们纺制了目前国内尚未见到的涤纶、棉、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混纺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电功能更好,并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好,手感柔软、易染色的功能性涤棉导电纤维混纺纱。
本发明包括涤纶纤维、棉纤维和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
所述涤纶纤维、棉纤维和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分别占混纺纱的质量百分比为:涤纶纤维20%~60%、棉纤维35%~78%、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1%~5%。优选:涤纶纤维56%、棉纤维40%、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4%。
所述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规格为3.0dtex×38mm。
本发明可以制成防静电、防尘、防微波、防辐射等特种服饰及纺织品,经检测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且不受环境湿度影响,该纱经织造加工后,手感挺括又柔和,悬垂性,尺寸稳定性好、耐磨性好、舒爽贴身,上色好,面料色彩鲜艳、丰富,也符合高档服装织物面料及时装面料的应用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以上功能性涤棉导电纤维混纺纱的加工方法:
将涤纶纤维、棉纤维和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以赛络纺工艺成纱。
所述混纺纱的工艺步骤是:
1)将涤纶纤维与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混合,制成涤纶有机导电纤维混合生条;
2)将棉纤维制成生条,并经精梳制成精梳棉条;
3)将精梳棉条和涤纶有机导电纤维混合生条混并后,经粗纱、细纱,最后络筒。
本发明工艺简单、合理,可采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加工,质量稳定性好,可达到设计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生产涤纶棉有机导电纤维混纺纱12.2tex的实施例。
原料配比:
涤纶纤维:56%,规格:1.33dtex×38mm。
精梳棉纤维:40%,平均等级:1.8级。
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日本钟纺公司生产):4%,规格:3.0dtex×38mm。
加工工艺流程:
1、将涤纶纤维与复合型浅色锦纶基有机导电短纤维混合,经清花、梳棉,形成涤纶有机导电纤维混合生条。
2、将棉生条经预并、条并卷、精梳,形成精梳棉条。
3、将涤纶有机导电纤维混合生条和精梳棉条并合,经一次并混、二次并混、三次并混、四次并混,再经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形成筒纱。成纱捻系数为300~330。
由于有机导电纤维在纱中含量低,而其价格是普通涤纶纤维的数十倍,且该纤维较硬、挺,为使加工过程顺利,保证成纱性能,达到成纱质量较好的目的,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清棉工序降低打手速度,打手尘棒间隔距适当缩小,以减少落棉。风扇气流速度适当提高,以加大风量,防止纤维块的瞬间滞留,保证筵棉均匀输出。
2、梳棉工序棉网张力牵伸倍数适当减小,生条定量稍偏重掌握,采用“多分梳、低速度、良好转移”的工艺原则,缩小小漏底入口与刺辊间隔距,收小前上罩板与锡林隔距,以减少落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2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动平衡电子提花机
- 下一篇:超细羊毛纱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