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13803.4 | 申请日: | 200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祥波;熊会元;李克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电极 自动 组装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属于皮 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无痛皮试是一种新的皮试方法,使用时只需要把稀释好的皮试药 液滴在皮肤电极上,然后利用微电流将青霉素电离,经过皮肤渗透导 入人体,从而完成皮试过程。皮肤电极只能一次性使用,是无痛皮试 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耗材。
皮肤电极由电极底座、电极布和外圈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底座与 外圈的紧密配合实现对电极布的绷紧和固定。目前皮肤电极的组装是 以手工完成,存在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 随着无痛皮试方法的推广,皮肤电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 来越高,目前的手工制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稳 定、节省原材料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皮肤电极的自 动组装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包 括有冲杆、外圈、冲头、固定凹模板、电极底座、基座、电极布, 其中电极底座置于基座上,固定凹模板设置在基座的上方,电极布 置于固定凹模板上,冲头设置在固定凹模板的上方,外圈置于冲头 上,冲杆设置在冲头的上方。
上述基座的旁侧设置有成品收集装置。
上述电极布通过能完成电极布原材料的更替和回收,并保持电 极布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张紧力的放卷单元及收卷单元输送到固定 凹模板上。
上述电极底座通过电极底座自动送料机构输送到基座上,电极 底座自动送料机构包括有电极底座集料区、电极底座振动器、电极 底座料管,其中电极底座集料区置于电极底座振动器的上方,电极 底座料管置于电极底座振动器的下方,电极底座通过电极底座料管 底部设有的只允许单个电极底座自由通过的开口被输送到基座的组 装位置上。
上述外圈通过外圈自动送料机构输送到冲头上,外圈自动送料 机构包括有外圈集料区、外圈振动器、外圈料管其中外圈置于外圈振 动器的上方,外圈料管置于外圈振动器的下方,外圈通过外圈料管底 部设有的只允许单个外圈自由通过的开口被输送到冲头的组装内孔 上。对于不同几何尺寸和形状的外圈,需要配置不同的外圈自动送料 机构。
上述冲头的刀口设计成曲线。
上述冲头的刀口曲线设计成三角形、圆弧形、抛物线或这些类 型曲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与连接。
本发明皮肤电极的自动组装装置的组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电极底座以零散方式放置在电极底座集料区,外圈以零散 方式放置在外圈集料区;
2)电极底座振动器或外圈振动器以振动方式令电极底座集料 区或外圈集料区内的电极底座或外圈沿振动架的回路依序向上攀 升;以限宽和限高的方法使电极底座或外圈自动转变为单列、定向 排列方式;
3)利用渐进转换手段,使振动盘上排列好的电极底座或外圈 以垂直下落方式落入振动盘侧边的电极底座料管或外圈料管内整齐 堆叠集中;
4)在间歇运动机构的作用下,电极底座或外圈被依次、独立 的从电极底座料管或外圈料管底部开口输送到指定位置;
5)冲头与固定凹模板相互作用,完成电极布的冲裁剪切;冲头 继续下行运动,实现电极布的定位之后,停留在电极底座的上表面;
6)冲头中间有通孔,外圈在冲杆的作用下,从通孔中挤出,在 压力作用下与电极底座套合在一起,将电极布绷紧和固定,完成皮肤 电极的组装;
7)单个皮肤电极制造完成后,冲杆、冲头回到原位;在放卷单 元及收卷单元的作用下,新的电极布原材料被输送到冲头和固定凹模 板之间;重复上述步骤的反复循环过程,从而实现皮肤电极的连续组 装生产。
上述步骤6)组装完成的皮肤电极在间歇运动机构的作用下移出 组装区,以软式垂直叠落方式落入成品收集装置内,整齐堆叠集中, 同时被计数器计数。
上述成品收集装置内的皮肤电极堆叠到给定的数量之后,计数 器发出信号,成品收集装置的底盖被打开,皮肤电极从中滑落到包装 袋中;底盖被关闭,计数器重新开始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3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参与者类型自动扩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煤气闸阀的清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