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00031.0 | 申请日: | 200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0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庆;项石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幕 显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供电子产品使用,其中该电子产品具有邻接的第一触控屏幕及第二触控屏幕,该第一触控屏幕显示有操作,其特征在于该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包含:
判断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触控该第一触控屏幕的操作手势;以及
当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时,使该操作的显示由该第一触控屏幕延展至该第二触控屏幕共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屏幕显示的该操作包括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边界区域的状态列或图标,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点触控该状态列或该图标,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分别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邻接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一点以及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另一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由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一点画线条至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邻接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三点,同时由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一点画线条至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邻接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由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邻接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一点 画线条至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另一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进一步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三点,由该第一点画线至该第二点的操作手势为延展手势,其中该线条包含直线、折线或弧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还包含当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时,使该操作的显示由该第二触控屏幕共同显示缩减至该第一触控屏幕单独显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屏幕显示的该操作包括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边界区域的状态列或图标,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点触控该状态列或该图标,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分别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另一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一点以及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远离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由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的另一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一点画线条至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远离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进一步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三点,由该第一点画线至该第二点的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其中该线条包含直线、折线或弧线。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 一时间内由一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一点画线条至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远离该第二触控屏幕的侧边的边界区域的第二点,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进一步触控位于该第一触控屏幕内部区域的第三点,由该第一点画线至该第二点的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其中该线条包含直线、折线或弧线。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控屏幕显示的该操作包括位于该第二触控屏幕的边界区域的状态列或图标,当该使用者于第一时间内点触控该状态列或该图标,该操作手势为缩减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基电通有限公司;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0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度不是2的幂的异步FIFO存储器设计
- 下一篇:物体侦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