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使用痘病毒载体HIV疫苗与腺病毒载体HIV疫苗的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92351.6 申请日: 2009-09-15
公开(公告)号: CN101670102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陈凌;陈志伟;张林琦;孙彩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9/21 分类号: A61K39/21;A61P31/18;A61P31/20;A61P31/14;A61P35/00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孟斌
地址: 510663广东省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联合 使用 痘病毒 载体 hiv 疫苗 病毒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联合使用痘病毒载体HIV疫苗和腺病毒载体HIV疫苗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严重危害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在2008年底公布,目前全球HIV感染者总人数约为3300万,已经死亡的艾滋病病人累计超过了3000万名;仅2007年,全球就有210万人死于艾滋病,27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亚洲和东欧已经成为艾滋病毒传播最为迅速的地区(UNAIDS report,2008)。我国的HIV流行趋势也相当严重,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4万多例,全国流行病调查估计全国存活HIV感染者总数约70万人,其中2007年新感染者约5万人。因此防治艾滋病药物与疫苗的研究将是我国科技部“十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在药物治疗控制艾滋病方面虽然取得了多项进展,在发达国家的艾滋病病死率显著下降,出现了一些可以治疗和控制HIV的新药物(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蛋白酶抑制物等)和新疗法(联合鸡尾酒法),但机体一旦感染后就无法根除HIV病毒,而且由于高变异性,HIV病毒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并且药物治疗给HIV感染者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反应以及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使得这些疗法的前景不尽人意,因此研制有效的HIV疫苗仍是最迫切的需要。在HIV疫苗领域,一般认为HIV疫苗的研究可分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始于1984年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集中在以诱导抗体以预防病毒感染为主要目标,没有考虑细胞免疫的作用。2003年在欧美和泰国结束的两个艾滋病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即实际意义上的艾滋病疫苗第一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单纯诱导抗体产生的疫苗不具真正的保护效果。

第二阶段:艾滋病疫苗研究则强调细胞免疫反应作用。该阶段以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为主(痘苗、腺病毒、金丝雀痘病毒等),因为理论上细胞免疫反应可以有效控制HIV病毒的复制与感染,而且数学模型也显示,病毒载量降低1个log值就可以有效降低人群的传播率,这让临床试验看到了这种疫苗的应用前景。这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默克(Merck)公司组织开发的以人腺病毒5型为载体的艾滋病疫苗,在SHIV89.6P模型证明了诱导产生针对HIV的CD8T细胞免疫反应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随之Merck公司将该疫苗推入到临床实验,到2004年已经进入临床IIb阶段,但据2007年9月公布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单纯的强调细胞免疫应答也不能产生保护作用。

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第三阶段的观点认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需要同时诱导出均衡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病毒感染时抗体作为第一道防线可以中和部分病毒,这给后续的细胞介导的记忆应答争取了激活时间,而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可清除感染病毒的细胞,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可以降低HIV病毒在人群的传播率。

McElrath等较系统地分析了Merck的HIV临床实验数据,结果发现虽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但该疫苗在大多数受试人群中(77%)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应答,而且分析还发现这些人群中的特异CD8+T细胞主要以单独分泌IFN-γ细胞因子为主(73%),也有一些分泌TNF-a,但极少有分泌IL-2细胞因子的细胞或者同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此外,最新的资料表明相比于单独用Ad5载体免疫两次印度恒河猴,通过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载体(rAd26/rAd5)联合免疫后,诱发了更强更广的细胞免疫应答。而且还产生了更多的同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FN-γ/TNF-a/IL-2)的多功能性的CD8+和CD4+T淋巴细胞。更有意义的是,在通过静脉方式感染SIVmac251病毒后,相比与只免疫两次Ad5载体,rAd26/rAd5联合免疫组更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复制与感染,这组猴子体内的SIVmac251病毒的峰值载量降低了1.4个log值,在平台期(setpoint)的病毒载量更是降低了2.4个log值。而且在整个实验期间(500多天)该组的猴子都没有死于AIDS或者发生明显的AIDS症状,但其他组猴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