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92208.7 申请日: 2009-09-09
公开(公告)号: CN101658559A 公开(公告)日: 2010-03-03
发明(设计)人: 吴虹;叶秋芳;宗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04 分类号: A61K36/704;A61P1/14;A61P17/00;G01N30/02;G01N30/58;A61K125/00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裘 晖
地址: 510640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检测 何首乌 苯乙烯 蒽醌类 成分 毛细管 电泳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时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方法。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分析时间短、溶剂和样品消耗量少、样品预处理简单,可同时分离测定多组分样品等优点,在药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中药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我国广东、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等功效。研究表明何首乌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目前,中国药典(2005年版)何首乌质量标准中仅对二苯乙烯苷进行定量控制,而何首乌的许多药理活性却与其含有的蒽醌类成分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种分别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化合物的方法,如可采用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酶化学发光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进行二苯乙烯苷的检测,而蒽醌类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薄层比色法、纸层析法、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但迄今尚未见同时分离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报道。对何首乌有效活性成分的同时检测,可以综合地反映出何首乌的质量,能够更有效地对何首乌进行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同时分离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同时分离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步骤如下:

(1)将二苯乙烯苷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和大黄素甲醚对照品溶于甲醇中,制成上述各种对照品浓度均为50μg/mL的对照品混合液;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对对照品混合液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获得对照品混合液的电泳图谱;

(2)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对何首乌样品提取液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获得样品液的电泳图谱;

(3)分别根据二苯乙烯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或大黄素甲醚的校正曲线方程,根据步骤(2)所得电泳图谱中各对应物质峰面积,计算出何首乌提取液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或大黄素甲醚的浓度;

所述最佳检测条件是:内径为75μm、有效长度为50cm的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电泳缓冲液组成为15mmol/L硼砂-3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积比10%甲醇、pH为9.6、分离电压为25kV、检测温度为25℃、进样压力为0.5psi、进样时间为10秒和检测波长为254nm。

步骤(2)中所述何首乌样品提取液是按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将何首乌的干燥块根粉碎,过80~120目筛,取粉末0.2~1.0g,加入甲醇30~60mL,用甲醇超声提取15~30min,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将滤渣用5~15mL甲醇洗涤2~4次,将洗涤液和上述滤液合并,减压蒸发除去溶剂后加入5mL甲醇溶解,摇匀,经0.22μm滤膜过滤,得到何首乌样品提取液。

所述超声提取是采用60W的超声提取。

对毛细管进行以下处理:

(1)毛细管在第一次使用前,按以下的程序进行预处理:先用甲醇冲洗10min,去离子水冲洗2min,接着用0.1mol/L盐酸冲洗10min,去离子水冲洗2min,最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冲洗10min,去离子水冲洗2min。

(2)每次操作之前,毛细管依次分别用0.1mol/L盐酸、去离子水、0.1mol/L氢氧化钠、去离子水冲洗5min,然后再用电泳缓冲液冲洗5min。连续检测时,每次进样前毛细管用电泳缓冲液冲洗2min。

在最佳检测条件下,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在18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日内RSD值分别为0.43~0.79%和0.98~1.87%;迁移时间和峰面积在6天内的日间RSD值分别为0.74~1.53和1.18~2.39%;检测限(信噪比S/N=3)为0.26~0.56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5~104.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