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9363.3 | 申请日: | 200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鄢文彪;李建平;刘科;陈永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虹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5/00;C09D7/12;C03C1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纳米 透明 玻璃 隔热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 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居住要求的提高和建筑水平的进步,各种玻璃在住宅中 应用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据资料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100万 平方米原片玻璃被人们直接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近年来,政府从各 层面推行循环经济倡导建筑节能,而建筑耗能重之又重的关键就在于玻 璃,要达到国家第十五计划的节能60%的标准,解决玻璃耗能是首当 其冲。让玻璃既透明又隔热,一直是困扰着技术专家的一个重大课题。 传统解决玻璃隔热问题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使用隔热贴膜,但正厂进 口隔热膜每平方米200-600多元的价格使普通人难以承受,目前只在高 档轿车上使用;二是使用热反射膜,但这种产品的不透明性,使其无法 广泛应用;三是LOW-E中空玻璃,目前国内有各大品牌厂家都有生产 线,设备及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涨导致每平方米价格在250元,也使商 家没办法全面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其可以 广泛应用于汽车玻璃、建筑玻璃、有机玻璃的透明隔热保温与节能,不 仅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及透明性,且安全环保、施工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 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且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水性纳 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及透明度,可广泛应用于汽车 及各类建筑物上,不但透光性好,而且能有效隔绝太阳热辐射,直观感 觉强烈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包 含组分及其质量份含量如下: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分散液10-12份,成 膜物25-35份,分散剂0.5-0.6份,润湿助剂0.1-0.2份,气相二氧化 硅2-3份,附着力促进剂1-2份,消泡剂0.3-0.5份,防腐剂0.1-0.2 份,去离子水50-60份。
所述成膜物为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水性树脂,分散剂为聚丙烯酸和聚 羧酸的钠盐混合物,润湿助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所述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分散液所含组分及其质量份含量如下:纳 米复合钛锑氧化物15-16份、分散剂0.5-0.8份,润湿助剂0.1-0.2 份,消泡剂0.3-0.5份,防腐剂0.1-0.2份,去离子水70-80份。
所述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中包括氧化钛及氧化锑,该氧化钛及氧化 锑的比例为2-3∶1。
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盐,润湿助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1,将氧化钛和氧化锑以2-3.1的比例混合,加入到酸的溶 液中;
步骤2,待氧化钛和氧化锑溶解后,加入30-50%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然后进行共沉淀;
步骤3,将得到的沉淀物进行过滤清洗,然后干燥粉碎后得到纳米 钛锑复合氧化物;
步骤4,将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15-16份、分散剂0.5-0.8份、润 湿助剂0.1-0.2份、消泡剂0.3-0.5份、防腐剂0.1-0.2份、去离子水 70-80份混合后研磨分散,得到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分散液;
步骤5、将纳米钛锑复合氧化物分散液10-12份,成膜物25-35 份,分散剂0.5-0.6份,润湿助剂0.1-0.2份,气相二氧化硅2-3份, 附着力促进剂1-2份,消泡剂0.3-0.5份,防腐剂0.1-0.2份,去离子 水50-60份混合研磨分散,即可制得水性纳米透明玻璃隔热涂料。
步骤1中,所述的酸为盐酸、硫酸、或盐酸与硫酸的混合物,步骤 4所述的成膜物为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水性树脂制成的成膜物。
所述步骤3中,沉淀物经过滤清洗后,放入气流干燥器中进行干 燥,该气流干燥器中的温度为150℃-200℃,空气流量为5ml/s。
所述步骤4中,该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盐,润湿助剂为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
所述步骤5中,分散剂为聚丙烯酸和聚羧酸的钠盐混合物,润湿助 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虹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虹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RY4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背光模组及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