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8291.2 | 申请日: | 200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平山广和;栗山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 主分类号: | A01K89/033 | 分类号: | A01K89/033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绕线轮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曳力调整装置,特别涉及调整对相对于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的卷筒进行制动的曳力机构的曳力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杆曳力绕线轮,公知有如下的绕线轮:通过以绕卷筒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的曳力操作部件,使卷筒轴沿轴向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曳力。在这种杆曳力绕线轮中公知:设有用于以0~9的数字显示制动力的级别的级别显示部,使设于曳力杆上的标识部指示该级别显示部的数字,由此能够知道当前的制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杆曳力绕线轮中,例如使曳力杆摆动到标识部指示级别显示部的“3的位置”的位置,由此能够正确地掌握当前的制动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3592号公报
在所述现有的曳力调整装置中,曳力杆能够在级别显示部的“0的位置”~“9的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停止,例如,能够使曳力杆在“3的位置”和“4的位置”之间停止。具体而言,钓者反复进行斗争,发现最佳的曳力杆位置时,钓者进行如下动作:存储该曳力杆位置,使下次的曳力杆位置与最佳的曳力杆位置一致。
但是,由于曳力杆能够在任意位置停止,所以,例如当最佳的曳力杆位置是“3的位置”和“4的位置”之间的靠近“4的位置”的位置等标识部与级别显示部的数字不一致的位置时,钓者存储最佳的曳力杆位置是非常困难的,难以使曳力杆瞬时在最佳的曳力杆位置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中,能够容易地掌握最佳的曳力杆位置。
技术方案1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调整对相对于双轴承 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旋转自如的卷筒进行制动的杆曳力机构的曳力,其中,该双轴承绕线轮的曳力调整装置具有曳力操作部件和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曳力操作部件是如下的杆状的部件:在与曳力机构的最小曳力状态对应的最小位置和与曳力机构的最大曳力状态对应的最大位置之间,以绕卷筒的卷筒轴摆动自如的方式装配在绕线轮主体的外方。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以拆装自如且能够变更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绕线轮主体外方的曳力操作部件的最小位置和最大位置之间的摆动范围内,用于存储曳力操作部件的既定的摆动位置。另外,与曳力机构的最小曳力状态对应的最小位置是包含与卷筒能够自由旋转的曳力自由状态对应的自由位置的位置。
在该曳力调整装置中设有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该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以拆装自如且能够变更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绕线轮主体上,且用于存储曳力操作部件的既定的摆动位置。因此,在钓者找到最佳的曳力杆位置时,即使是标识部与级别显示部的数字不一致的位置,通过将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安装在该最佳的曳力杆位置上,钓者也不用存储曳力杆位置,就能够容易地掌握最佳的曳力杆位置(上次的制动力)。
另外,本申请的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以拆装自如且能够变更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绕线轮主体上,用于存储曳力操作部件的既定的摆动位置(上次的制动力),而现有的标识部以不能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曳力杆上,用于通过指示级别显示部的数字来获知当前的制动力,所以,它们的构成和目的都完全不同。
技术方案2的曳力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曳力调整装置中,绕线轮主体在侧部外方具有多个装配凹部,该装配凹部在曳力操作部件的摆动范围内沿着摆动方向并列配置。曳力摆动位置存储部是装配在多个装配凹部中的一个装配凹部中的销部件。在该情况下,例如以比现有的级别显示部的数字间隔窄的间隔设置多个装配凹部,并在作为最佳的曳力杆位置的装配凹部中装配销部件,由此能够以简洁的构成和钓者的简单操作容易地掌握最佳的曳力杆位置。并且,钓者能够在位于绕线轮的后方的同时通过销部件掌握最佳的曳力杆位置,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从绕线轮的横向确认标识部。
技术方案3的曳力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曳力调整装置中,装配凹部是贯通设于绕线轮主体的侧部外方的部件的贯通孔。在该情况 下,例如在侧罩或装配在侧罩外方的板状部件上,与现有的多个装饰用贯通孔同时形成作为装配凹部的贯通孔,由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与以往的绕线轮相比,不需要大幅变更外观设计。
技术方案4的曳力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曳力调整装置中,绕线轮主体具有在侧部外方配置有装配凹部的侧罩。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侧罩自身上形成装配凹部,所以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
技术方案5的曳力调整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曳力调整装置中,具有侧罩和板状部件。板状部件装配在侧罩的外方并在侧部外方配置有装配凹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与侧罩分体的板状部件上形成装配凹部,所以装配凹部的加工变得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2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