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规则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3224.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奎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规则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不规则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内支撑采用围梁支顶在拱形梁的方式,在 不规则基坑内部设置拱形梁,拱形梁内设置十字梁加强横向刚度,拱形梁下设置锚 固桩,锚固桩环绕拱形梁均匀布置;锚固桩和基坑支护桩均为扩大头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上设置围梁,围梁与拱形梁通过预应力钢管连接;内支撑采用2~3排, 内支撑采用2排时,第一排设置在排桩顶部,第二排设置在排桩中部;内支撑采用 3排时,第一排设置在排桩顶部,第二排设置在排桩1/3处,第三排设置在排桩中 部2/3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规则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当拱形梁小于15m 时,拱形梁下面设置4根锚固桩;当拱形梁大于或等于15m时,拱形梁下面设置8 根锚固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规则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扩大头钻孔灌注桩 施工中钻速按下列确定:在护筒下1m范围内,钻速为1.0m/h;在淤泥或淤泥质土 层中,钻速为0.5~0.8m/min;在松散砂层中,钻速为2.5~3.0m/h;在硬土层中, 钻速为1.8~2.0m/h。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规则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内支撑 采用2排时基坑施工步骤包括:
1)扩大头钻孔灌注桩施工
采用反循环钻进成孔,扩底选用硬质合金机械式扩底钻头或液压式扩底钻头,扩底 时钻速不大于0.01m/min;
2)开挖土方至拱形梁底标高处
土方开挖采用对称分区的方法;
3)浇筑围梁和拱形梁,围梁和拱形梁均采用C30混凝土;
4)进行预应力钢管支顶,完成第一道内支撑;
5)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处
第二次土方开挖先开挖环形支撑位置及局部角撑位置土方,保留中间部分土方,使 其形成中心岛;
6)浇筑围梁和拱形梁
7)进行预应力钢管支顶,完成第二道内支撑;
8)开挖土方至地下室底标高处
最后一次土方开挖时,先开挖支撑底下即基坑周边土方,加快周边垫层成型,最后 挖中心岛及宿舍两边的土方,并采用抓斗及加长臂挖机配合人工挖土进行收头处 理;
9)浇筑地下室底板
10)拆除第二道支撑
11)地下室侧壁施工
12)拆除第一道支撑
13)地下室顶板施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规则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内支撑 采用3排时基坑施工步骤包括:
1)扩大头钻孔灌注桩施工
采用反循环钻进成孔,扩底选用硬质合金机械式扩底钻头或液压式扩底钻头,扩底 时钻速不大于0.01m/min;
2)开挖土方至拱形梁底标高处
土方开挖采用对称分区的方法;
3)浇筑围梁和拱形梁
围梁和拱形梁均采用C30混凝土;
4)进行预应力钢管支顶,完成第一道内支撑;
5)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处
第二次土方开挖先开挖环形支撑位置及局部角撑位置土方,保留中间部分土方,使 其形成中心岛;
6)浇筑围梁和拱形梁
7)进行预应力钢管支顶,完成第二道内支撑;
8)开挖土方至第三道支撑底标高处
第三次土方开挖先开挖环形支撑位置及局部角撑位置土方,保留中间部分土方,使 其形成中心岛;
9)浇筑围梁和拱形梁
10)进行预应力钢管支顶,完成第三道内支撑;
11)开挖土方至地下室底标高处
最后一次土方开挖时,先开挖支撑底下即基坑周边土方,加快周边垫层成型,最后 挖中心岛及宿舍两边的土方,并采用抓斗及加长臂挖机配合人工挖土进行收头处 理;
12)浇筑地下室底板
13)拆除第二道及第三道支撑
14)地下室侧壁施工
15)拆除第一道支撑
16)地下室顶板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奎,未经朱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22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气循环加热保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连接接口的模块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