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分子泵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1320.4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大林哲郎;正司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阪真空机器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D19/04 | 分类号: | F04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君;杨 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分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超高真空装置及IC和半导体等中所需的 真空发生装置上的涡轮分子泵。
背景技术
涡轮分子泵具有由转子和定子组成的泵功能部。其中,该转子具有 类似于轴流压缩机形状的多层动叶栅,该定子具有与该动叶栅相交替排 列的多层静叶栅。
公知如下例子:通过在该涡轮分子泵的叶栅设计中应用新的理论, 使得不仅在自由分子流区域,而且在中间流区域中也具有有效的压缩性 能和排气速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32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图9表示现有涡轮分子泵的一例纵向剖视图。在此,转子a在中 心部b通过将由多个轴流叶c构成的轴流叶栅以多层向外侧突出而形 成。
上述轴流叶栅的叶c由平板状的叶(平板叶)构成,图10表示该 轴流叶栅的圆周方向剖面上的展开图的一例。
上述专利文献1的专利公报中所公开的涡轮分子泵的叶栅也是如 该公报的第2图中显示的那样,由平板叶构成。
这样的平板叶,由于弯曲刚性小,在上游侧的真空部发生突发性 的真空损坏,空气冲入转子部时,叶的变形大。因此,导致动叶和静 叶相接触,有发生大事故的危险性。
另外,为了避免上述空气冲入时,动叶和静叶相接触,有必要加 厚动叶的厚度,但是,这样存在会增大转子中心内周的应力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是,消除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如下涡轮分子泵:弯曲 刚性强,而在转子的中心部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内部应力,并且,具备 其排气性能比平板叶更优异的动叶。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采用由多层轴流叶栅构成的涡轮分子 泵,其特征在于,形成转子的至少一个动叶层的动叶在所述转子的圆 周方向上的叶剖面形状以如下方式形成:该叶剖面的上游侧部分以凸 状向旋转方向的后方弯曲,并且该叶剖面的下游侧部分以凸状向旋转 方向的前方弯曲,从而该叶剖面的剖面形状形成为S字形或者反S字 形。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在不增大转子的中心内周应力的情况下增强了叶的 弯曲刚性,从而能够防止空气冲入时动叶与静叶的接触。
另外,可以增加粘性流区域中的排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涡轮分子泵动叶层的圆周方向剖面的展开 图。
图2是图1中沿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性能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性能的表格。
图5是实施例2的涡轮分子泵动叶层的圆周方向的展开图。
图6是图5中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3的涡轮分子泵动叶层的圆周方向的展开图。
图8是图7中沿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现有涡轮分子泵的一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0是现有涡轮分子泵的轴流叶栅的圆周方向剖面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1、11、21 动叶层
2a 叶剖面
12a、22b 叶的前端部
12b、22b 叶的根部
22e、22h 叶的背面侧
22f、22g 叶的内面侧
Z 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例中涡轮分子泵的动叶层1的任意半径的圆周 方向剖面的展开图,图2表示构成该动叶层1的动叶2的纵向剖面图 (图1中沿I-I线的剖面图)。
另外,箭头Z表示动叶层1的旋转方向,A表示上述动叶2的上 游侧,B表示上述动叶2的下游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阪真空机器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大阪真空机器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