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吴茱萸的组织培养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310.8 | 申请日: | 200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毛碧增;陈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吴茱萸 组织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吴茱萸组织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其中的一个种,果实入药,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 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 口疮等,药用价值很高;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其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 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等地。
吴茱萸花单性,雌雄异株,苗期雌雄株不易分辨且不同株系果实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 造成生产上品种混杂严重,单位面积果实产量低;而传统的种子或插条育苗方式,繁殖系 数低,分别仅为40-55%(而雄株率高达50%)和10%左右;严重影响到优良品种的大规 模应用和药材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吴茱萸的组织培养方法,采用该方法能获得大量 的吴茱萸的种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吴茱萸组织培养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取无病斑、生长健壮的吴茱萸嫩芽进行流水冲洗;
2)、将上述流水冲洗后的嫩芽经常规消毒,然后切成0.5~1.0cm长的小段嫩芽I,将 上述小段嫩芽I接种到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 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6~28℃;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0~22℃;上述光照和暗 培养交替进行;
3)、待小段嫩芽I上长出的不定芽长至2.0~3.0cm高的小苗I时,割取小苗I;将此 小苗I切成0.5~1.2cm长的茎段I,将上述茎段I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 件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6~28℃;8小时暗培养,温度 为20~22℃;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4)、待茎段I上长出的不定芽长至2.0~5.0cm高的小苗时II,割取小苗II;将此小苗 II切成0.8~1.2cm长的茎段II,将上述茎段II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 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40μmol m-2.s-1,温度为26~28℃;8小时暗培养,温度为20~ 22℃;上述光照和暗培养交替进行;
5)、待茎段II上长出的不定芽长至3.0~5.0cm高的小苗III时,割取小苗III;将此小苗 III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6)、待上述小苗III长出大于2cm的至少3条根时,得可出瓶种植的种苗。
作为本发明的吴茱萸的组织培养法的改进:步骤2)中的诱导不定芽培养基为:MS基 本培养基+BA 0.5~1.0mg/l+IBA 0.1~0.5mg/l+糖20~30g/l+琼脂5~9g/l,pH为5.5~6.0。
诱导不定芽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以MS基本培养基作为基础,分别加入6-苄基 腺嘌呤(BA)、乙哚丁酸(IBA)、糖和琼脂,均匀混合,利用1mol/L的KOH或1mol/L的HCl 调节pH为5.5~6.0;每1L的MS基本培养基中加0.5~1.0mg BA、0.1~0.5mg IBA、20~30g糖 和5~9g琼脂。
作为本发明的吴茱萸的组织培养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和步骤4)中的增殖培养基 均为:MS基本培养基+BA 0.3~1.0mg/l+IBA 0.1~0.3mg/l+糖20~30g/l+琼脂5~9g/l,pH 为5.5~6.0。
增殖培养基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以MS基本培养基作为基础,分别加入6-苄基腺嘌呤 (BA)和乙哚丁酸(IBA)、糖和琼脂,均匀混合,利用1mol/L的KOH或1mol/L的HCl调节 pH为5.5~6.0;每1L的MS基本培养基加0.3~1.0mg BA、0.1~0.3mg IBA、20~30g糖和5~9g 琼脂。
作为本发明的吴茱萸的组织培养法的进一步改进:步骤5)中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基本培养基+NAA 0.2~0.5mg/l+糖30g/l+琼脂5~9g/l,pH为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3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鲑鳟鱼中草药复合添加剂
- 下一篇:电动机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