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元素分离判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4129.7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9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卜王辉;刘振宇;谭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1M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机构 运动 元素 分离 判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元素分离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机构的运动副连接相邻的两个构件,使构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运动。这些运动副连接的两个构件装配时必然留有间隙,并且随着机器长时间的运转,运动副间隙有增大的趋势。运动副间隙的存在影响了机构运动精度,会引起运动副两元素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发生分离,从而,产生冲击、碰撞与噪音,并进一步加剧运动副元素的磨损。因此,建立机构运动副分离判断准则,预测运动副连接的两构件在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分离,是机构设计的重要技术问题。
判断运动副元素在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发生分离的直接方法是求解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微分方程,通过运动副连接的两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或者接触力的数值进行判断。求解微分方程的计算量很大。因此,人们往往采用一些近似方法判断运动副元素的分离情况,例如,Earles于1975年在《Proceedings ofIFToMM Fourth World Congress》(Newcastle Upon Tyne,England,第1013-1018页)的论文“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contact loss and impact at a bearing from azero-clearance analysis”中提出了用虚拟杆受力的大小与受力方向的比值作为运动分离的判据。Li于1991年和1992年在《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6(7):第669-676页和27(3):第295-301页)的论文“Amendments to a criterion ofcontact loss between pairing elements in planar linkages with clearances”和“A newmethod of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contact loss between pairing elements inplanar linkages with clearances”中研究了含间隙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副元素分离情况。这些方法在运动副元素的分离判断中,需要对虚拟杆的角加速度进行近似计算,即以无间隙机构运动副反力方向的二阶导数近似处理虚拟杆的角加速度。虚拟杆的角位移用无间隙机构运动副反力的方向来近似比较准确,而虚拟杆的角加速度以无间隙机构运动副反力方向的二阶导数近似则不够准确,会影响机构运动副元素分离判断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间隙机构运动副分离判断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近似虚拟连杆的角加速度,因此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步骤如下:
(1)建立含间隙运动副的虚拟杆模型:每个含间隙运动副转变为两个相同类型的无间隙运动副,无间隙运动副中心之间用一个虚拟杆连接;
(2)求解相应无间隙机构的运动副反力及其变化率:将含间隙运动副的间隙忽略,则含间隙运动副组成的机构对应了一个理想的无间隙运动副组成的机构;对无间隙机构的每一个杆件i写出2个矢量动力学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发机的桶体固定杆调节头保护装置
- 下一篇:无溶剂法高效制备氟烯醚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