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脂回收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45397.2 申请日: 2009-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1885518A 公开(公告)日: 2010-11-17
发明(设计)人: 苏宥豪 申请(专利权)人: 苏宥豪
主分类号: C02F1/40 分类号: C02F1/40;B01D17/022;E02B15/04;C09K3/32
代理公司: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代理人: 张全文
地址: 中国台湾***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油脂 回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油脂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脂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脂所造成的污染,已造成现代社会极大的问题,其不仅对人类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其对自然生态的危害甚巨。在环保意识高涨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寻得一门技术以将污染环境的油脂回收,实为当务之急。

举例而言,对于煎、煮、炒、炸以及厨余处理过程所产生的油水,或是洗涤锅盘餐具所产生的油脂废水,人们主要的油水认知,始终停留在油脂比重较轻,采用重力原理分离油脂即可达到效果的刻板印象。然而,细分油脂在排放过程中所衍生的形态至少可分为六种:

1.浮上油:这是最单纯的油脂,通常是烹调或洗涤水中最快聚合的油脂形态。

2.胶化油:油脂中参杂了动物性骨胶或勾芡,呈现黏腻但不易浮上的特性。

3.凝结油:油脂因水中低温及动物性油脂比例偏高,而生凝结现象。

4.硬化油:部份凝结油聚合水中残渣,经清洁剂作用及空气氧化而呈现硬化油块。

5.悬浮油:细小油珠与悬浮颗粒结合,因比重几近于水,随水流窜,不易分离。

6.乳化油:高温产生的假性乳化与清洁剂融合的完全乳化,属最难分离的油脂。

因此若欲达到理想的处理质量,必须针对各种不同属性的油脂加以研究分析,针对厨房排放水的废水加以防治。然而一般油水分离技术并未考虑不同形态油脂所产生的问题,使产品的适用性始终未能改善,并须仰赖大批人力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处理质量。传统的油水分离方式可归纳缺失如下:

(1)传统截油槽:以提笼拦住残渣,并用隔板截留油脂,然无论是残渣或油脂都必须用人工收集,若未能及时清除,残渣及油脂均会随污水持续排入后段管线,造成阻塞。滞留的油脂甚而结块,造成淤塞与卫生恶化。

(2)钢带刮油机:利用油与水不同黏滞系数的原理,让油脂沾附在钢带上祛除,然仅限一般浮上油脂与部份胶化油,多数易凝结及硬化的油脂,由于黏滞系数已经改变,钢带无法沾附,将积于槽内造成淤塞。

(3)往复刮板机:利用刮板将浮上的油脂带入另一收集槽体,然因油脂容易凝固,反而易在另一收集槽体内结块,造成收集上的困扰。

(4)生物分解法:生物分解法碍于消化速率远不及厨房污染物的生成,目前的运用仍限于管线保养与环境卫生,后续设有污水处理厂者,更须留意生物菌种对活性污泥既有生态产生冲击。

另一方面,在所有造成海洋污染因子中,又以石油污染最为严重。

而石油污染形式主要如下:

(a)船只经常性遗漏:

(b)特别是发生于海港附近,由于船只密集出入停靠,海面上经常覆盖有浮油或黑色类似胶质,必须使用拦油绳及吸油设备定期加以清除。

(c)废弃物质:

来自陆上都会区及工业区废弃物,化学物质或工业用油。这类的污染可能经由河川传递,甚至造成陆面河川污染。必须于污染事件发生瞬间内使用拦油绳控制浮油,加以清除消灭,以防止流入海洋造成第二次污染。

(d)油轮意外事件:

油轮意外事件发生时,大量原油快速外溢,必须于事件发生最短时间内,使用拦油绳围住浮油,控制浮油扩张,这将足以决定稍后而来的浮油清理成本及将损坏降到最低。

其它如空气污染海上石油钻勘以及自然气体循环也有可能造成海洋污染。

虽然海洋污染中的原油大部分均已去除,但残留于海滩或岩壁的油渍及油污,由于无法为水分子所溶解,将无法为一般自然界或土壤中微生物所取食或利用,即无法产生生物降解,造成沿海整个生态的浩劫。

因此,为了促进油脂与水分子的交互相融,现有技术提供了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接口活性剂都是化学接口活性剂,对环境生态常有毒害(例如阴离子接口活性剂);或其本身虽然低毒,但其代谢衍生物却是有害(例如非离子接口活性剂的壬基酚聚乙氧基醇(NPEOS)类虽然低毒,其衍生物壬基苯酚却具有环境荷尔蒙效应)。因此,近几年来生物接口活性剂(biosurfactant)及生物界面乳化剂(bioemulsifier)广为应用于石油污染的领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宥豪,未经苏宥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