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及其消除残影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984.9 | 申请日: | 2009-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友信;卢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大勇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及其 消除 方法 | ||
1.一种显示器,包括:
电源供应单元,用以于该显示器处于开机的状态下,供应电力给该显示器;
显示面板,具有多个以矩阵方式排列而成的像素,用以显示图像画面;以及
放电单元,耦接该电源供应单元,用以当该电力突然中止时,将该电力耦合至一参考电压,藉以加速释放该电力所残留的电荷,从而消除该些像素内所残留的电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电力至少包括栅极开启电压与栅极关闭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其栅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关闭电压,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开启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以及
第二晶体管,其栅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开启电压,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关闭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其栅极与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开启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以及
第四晶体管,其栅极与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关闭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一与该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而该第二与该第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包括:
第一晶体管,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开启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以及
第二晶体管,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关闭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还包括:
电力检测单元,耦接该第一与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用以检测该电力是否中止,并据以控制该第一与该第二晶体管导通与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还包括:
第三晶体管,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开启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以及
第四晶体管,其源极用以接收该栅极关闭电压,而其漏极则用以接收该参考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还包括:
电力检测单元,耦接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以及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用以检测该电力是否中止,并据以控制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以及该第四晶体管导通与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第一与该第四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而该第二与该第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与该显示面板集成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还包括:
栅极驱动器,耦接该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显示面板;
源极驱动器,耦接该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显示面板;
时序控制器,耦接并控制该栅极驱动器与该源极驱动器的运作;以及
背光模块,用以提供该显示面板所需的背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与该栅极或该源极驱动器集成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放电单元与该时序控制器集成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或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其中该参考电压为该显示面板的共享电压或为接地电压。
18.一种消除显示器的残影的方法,包括:
于该显示器处于开机的状态下,检测该显示器的电源供应单元所供应的电力的状态;以及
当该电力突然中止时,将该电力耦合至一参考电压,藉以加速释放该电力所残留的电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除显示器的残影的方法,其中该电力至少包括栅极开启电压与栅极关闭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除显示器的残影的方法,其中该参考电压为该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共享电压或为接地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9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