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获取增益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8868.7 | 申请日: | 200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丰;邓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G3/20 | 分类号: | H03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 琦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增益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获取增益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视频会议应用中,主讲人随着讲话位置改变或者音量大小变化,会导 致会议中其他人尤其是其他会场人员收听到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影响会议 效果。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技术通过会议系统的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相关硬件,通过AGC 算法获得增益,调节信号强弱。使输入的语音信号发声变化时,输出的信号 大小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提高会议的质量。
现有方法在对语音信号进行放大时,根据输入的音频信号能量,按照特 定的阈值,计算音频信号需要放大的增益值,通过滤波算法、对数、内积或 积分等运算,调节音频信号的能量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强度信号输入时,输 出信号保持稳定。
现有方法使用信号能量作为增益判断的基础。能量涉及到乘法或平方的 运算,甚至具有积分和对数运算,对资源消耗较大。而在视频会议系统中, 依靠DSP完成声音的处理,DSP的资源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增益的方法及系统,以减少获取增益消耗的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获取增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于每个时刻输入的数字音频信号,根据该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计算 当前增益。
所述根据该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计算当前增益之前进一步包括:
计算数字音频信号以及该数字音频信号附近预定帧数信号的幅度峰值,计 算所有幅度峰值的最大值;
判断是否满足: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小于预设噪声阈值、且所述 最大值不大于预设噪声阈值,若满足,判断所述数字音频信号是否仍在预设语 音尾音长度之内,若是,确定所述数字音频信号为语音尾音,否则,确定所述 数字音频信号为噪声;若不满足,确定所述数字音频信号为非噪声非语音尾音。
所述计算数字音频信号附近预定帧数信号的幅度峰值为:计算该数字音频 信号之后第一、第二帧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
当确定所述数字音频信号为噪声时,所述计算当前增益包括:
确定当前增益为1。
当确定所述数字音频信号为语音尾音时,所述根据该数字音频信号的幅 度计算当前增益包括:
计算
A(n)=Apre(n-1)×(C0-c(n-2))/C0,Apre(n)=Apre(n-1)
其中,A(n)为当前增益,n为数字音频信号的帧序号,C0为预设语音尾音 长度,c(n-2)为当前数字音频信号在当前语音尾音中的帧序号,Apre(n-1)为当前 保留增益,且Apre(0)=1,Apre(n)为更新后的保留增益。
当确定所述数字音频信号为非噪声非语音尾音时,所述根据该数字音频信 号的幅度计算当前增益包括:
计算数字音频信号以及该数字音频信号之后第一、二帧信号的幅度峰值, 计算该三帧信号幅度峰值的最大值;
发现数字音频信号为非噪声非语音尾音,若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 在预设上、下限之间,则当前增益为1,且不更新保留增益;
若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大于预设上限,则调整当前增益对应的调 整步长,将保留增益减去调整后的步长,得到当前增益,以当前增益更新保留 增益;
若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小于预设下限,则调整当前增益对应的调 整步长,将保留增益加上调整后的步长,得到当前增益,以当前增益更新保留 增益。
所述发现数字音频信号为非噪声非语音尾音之后进一步包括:计算预设门 限峰值与所述最大值的比值,得到期望放大倍数;
当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大于预设上限时,所述调整当前增益对应 的调整步长包括:
若所述数字音频信号的幅度峰值等于所述最大值,则将预设标准调整步率 乘以预设第一调整系数,得到当前调整步率,计算所述期望放大倍数与当前调 整步率的比值,得到当前增益对应的调整步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8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